飲食健康★腸病毒熱情發威 未達5歲幼兒要當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腸病毒熱情發威 未達5歲幼兒要當心

1歲半的陳姓女嬰上週末在家發燒,2天後嘴巴周圍、手腳都出現許多潰瘍與水泡,8歲的姊姊也在2天後出現同樣的狀況,檢查後確診姊妹皆罹患腸病毒手足口症。醫師提醒,開學後容易造成群聚感染,學童常將病毒帶回家中傳染給年幼弟妹而不自覺,恐造成另一波感染高峰,為免群聚感染影響家人,須隨時注意保持手部衛生。

天氣炎熱疫情升溫 2週以來腸病毒患者激增 

天氣炎熱,氣溫不斷飆新高,腸病毒疫情隨之增溫,童綜合醫院兒童醫學部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表示,近2週以來門診常見的腸病毒患者多罹患腸病毒手足口症,症狀是手腳有明顯的水泡,且幾乎10個求診病患中就有1人確診罹患腸病毒,兒童病房也有1/4左右的患者是因為腸病毒症狀嚴重而住院治療。

小於5歲幼兒較容易高燒、咽喉水泡

高佳慧醫師指出,台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炎熱的夏季更是每年腸病毒的高峰期,多數腸病毒感染無明顯症狀,有些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臨床表現症狀常見為手足口病及疹性咽峽炎。小於5歲的幼兒比較會出現反覆高燒,咽喉水泡潰瘍無法進食的症狀,甚至少數病人會出現腸病毒重症,包括嗜睡、嘔吐、心跳快、肌跳躍反射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症狀為發燒、出現小水泡在口腔、社頭

腸病毒手口足症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以及屁股周圍。小病患常因口腔潰瘍無法進食造成脫水須住院治療,病程約5-7天。疹性咽峽炎則主要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3-5天。

開學候群聚感染風險高

高佳慧醫師呼籲,家中若有一孩子罹患腸病毒,進行居家隔離時要注意同一家人相互感染問題,大人與幼兒都要勤洗手,並用稀釋漂白水消毒環境。

此外,最近流行的腸病毒手足口症多有嚴重皮膚大面積水泡情形,提醒家屬在照顧上不必恐慌,多半會自行痊癒不會留疤,應避免讓孩子抓破水泡,以免水泡內的病毒傳染給其他人,或感染細菌造成蜂窩組織炎。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為了減肥,相信許多人都下過許多苦心,試過各種減肥方法,但你知道吃海帶會或許也能幫助減重嗎?據英國研究指出,發現海帶中的海藻酸,可以抑制人體脂肪吸收。 英國紐卡斯爾(Newcastle University)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海帶中的一種物質可以抑制人的身體吸收脂...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雖然近來鼎王食安問題連環爆,但仍阻擋不了麻辣鍋愛好者的食慾。醫師表示,天冷愛吃麻辣鍋的民眾還是不少,但麻辣鍋不僅熱量高的驚人,小心滿足完口腹之慾,身體可是要付出些代價的,腸胃不夠堅強的人,一下子吃得過油過辣,不僅可能讓你頻頻跑廁所,還有可能會胃食道逆流、胃發炎,不...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13至34歲女性是缺鐵高風險一族,很多女生從小習慣了站起來就頭暈。根據國民健康局衛生福利部調查顯示,國內女性從四歲以上,就可能潛藏貧血問題,貧血分成兩種:地中海型與缺鐵性貧血,前者屬於遺傳性基因缺陷,後者則是一般女性較常見問題。 有效預防貧血  5招...

閱讀詳情 »

我們已經知道了飲食與癌症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什麼樣的飲食習慣容易導致癌症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實生活中自己是否存在導致癌症的不良習慣。 1)喜歡吃過燙的食物 臨床中,我發現很多消化系統癌症患者,特別是食道癌、胃癌患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吃非常熱的食物,每頓飯都恨不得吃那些剛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