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病毒進入高峰期 防護7大法

腸病毒進入高峰期 防護7大法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腸病毒是一群60幾種病毒的總稱,每年的4至9月是腸病毒的流行高峰季節,即使得過一種腸病毒,還是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腸病毒主要是經由糞口、飛沫、接觸病患的口鼻分泌物而傳染,小孩和大人都可能被感染。建議民眾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才能徹底預防腸病毒來襲。

小孩沒出門也會得腸病毒

腸病毒是可以存活在物體表面的,包含手扶梯、電梯樓層按鍵、滑梯扶手、公車拉環等,所以寶寶即使只是路過管理室拿取包裹、到樓下社區玩耍都算是出過門,並不是沒上學就不會得腸病毒,即使寶寶真的沒出門,大人外出上班,回家沒洗手就抱寶寶,依然有可能讓寶寶染上腸病毒的風險。

大人染上腸病毒時,大多是沒有症狀或只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例如:咳嗽、流鼻水等)的症狀,因此容易輕忽而傳染給家中的小孩。小孩常見的腸病毒症狀有發燒、口腔後部、手掌、腳掌及膝蓋及臀部周圍出現小水泡、紅疹子。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抽搐、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等症狀,有可能是腸病毒重症前兆,應立即就醫。

預防腸病毒7大重點

腸病毒經由口、飛沫、接觸之途徑傳染,腸病毒的潛伏期約為3到6 天。 傳染能力最長可以存在呼吸道中1至3星期,且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又容易造成群聚傳染。
1.經常正確洗手,並養成不亂摸口鼻的習慣。
2.照顧或接觸幼童者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將病毒傳染幼童。
3.居家環境與兒童玩具常清洗、消毒,勿放入口中舔咬。
4.注意居家環境清潔衛生及保持良好通風。
5.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擁擠之公共場所及與疑似感染者 (家人或同學)接觸。
6.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7.生病時,應儘速就醫,並請假休息。

加強預防 剋除腸病毒

提醒家長與幼托機構應預防重於治療,教育小朋友平時養成勤洗手、咳嗽時應以手帕或衛生紙掩口鼻等咳嗽禮節、定期以500ppm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若不慎感染腸病毒,應落實請假在家隔離至少7天。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揮別流產夢魘 中醫克服「免疫系統不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4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冷氣團一波接一波,許多民眾喜愛嗑羊肉爐、燒酒雞及薑母鴨等補品暖身。根據醫師診間觀察發現,入冬以來,皮膚搔癢症患者增加3成以上,尤其以患有乾癬、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者居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任楊志勛表示,天氣轉涼,民眾習慣食補養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擁有明星臉的林姓國中生,神似混血歌手倪安東,卻因漏斗胸感到自卑,每當上體育課要換衣服時,他總是不敢在同學面前更衣,深怕遭受異樣眼光;如今,在接受微創漏斗胸矯正手術後,他終於敢大方展現。林同學母親說,自己兒子因為胸部明顯凹陷,不論做任何活動都堅持穿著上衣,去年到巴里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北市一名男子某日起床後突然足部感到異常刺痛,腳底碰觸地面時有觸電感,甚至無法正常行走,男子自嘲「根本不能腳踏實地」!本以為是因為冬季氣溫驟降、氣血不順而產生不適感,看了中醫也無效,聽了家人的建議至大醫院就診,經診斷後才發現,平時喜愛的慢跑活動竟是元兇。林口長庚醫院物理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泡腳保暖竟燙傷?一名中年男子,日前寒流來襲時,長時間使用泡腳機保暖,結果造成雙足二度燙傷,經醫師詢問才發現,原來該男子患有糖尿病,其下肢感覺神經退化,等到皮膚深度燙傷才有痛覺,所幸及時接受清創及植皮治療,才免除截肢的命運,預計數個星期才能癒合。萬芳醫院整形外科顧問暨主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