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癌晚期不等於末期積極治療帶來新希望

腸癌晚期不等於末期積極治療帶來新希望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出爐的癌症登記資料庫顯示,台灣發生大腸癌的人數連續12年居冠,2017年約有16400人罹患大腸癌。台灣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患者,約有25%在確診時已經發生轉移,也就是所謂的第四期癌症,原因是大腸直腸癌在早期症狀不明顯,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往往是因為轉移至肺臟或肝臟等器官,出現症狀後才到醫院做檢查,更有很大一部份的患者就算到了第四期也完全沒有症狀,也造成了治療的困難。

晚期腸癌治療 化療配合標靶藥物

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副科主任李克釗醫師說,對於第四期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因為腫瘤的大小及位置都較複雜,無法像一到三期使用手術完全摘除,通常醫師會先使用化療搭配標靶治療藥物將腫瘤縮小,讓腫瘤縮小到能夠手術的範圍,再使用手術將腫瘤摘除。在治療第四期大腸直腸癌的藥物當中,第一線用藥多使用化學治療的藥物搭配一種標靶治療的藥物,標靶藥物又分做抗血管新生因子藥物與表皮生長抑制因子藥物兩種,若是第一線治療失敗,第二線就會更換另外一種的標靶藥物繼續治療。

及早使用二線新一代標靶藥物 把握治療黃金時間

目前大腸直腸癌第一線的標靶藥物有健保給付,但到了第二線時只有給付一般化療藥物,也造成很多病患在第二線治療時往往很快失敗,馬上就需要進入第三線治療,錯失了寶貴的治療時間。若是經濟狀況許可,現在可以自費使用新一代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搭配化療藥物作為轉移性腸癌的第二線治療,有相當不錯的效果,能有效延長存活時間。李克釗醫師表示,他的病患當中,有晚期患者自費使用新一代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後,效果良好並已經存活超過五年以上。

定期腸道篩檢 就算第四期也不要放棄

李克釗醫師提醒,因為50歲過後腸道容易出現息肉,進而演變成大腸直腸癌,所以超過50歲以上的民眾,政府有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免費檢測服務,希望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如果一等親內有家人罹患過大腸直腸癌,則篩檢時間就要提前到該家人發現大腸直腸癌的前十年,也就是說如果有家人50歲時檢測出罹患大腸直腸癌,40歲時就要開始定期做篩檢。

若是篩檢後發現大腸直腸癌已經到了第四期,也不用過於擔心,李克釗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晚期不等於末期,在第四期的患者裡面,有很多病患其實只需要及早接受治療,仍有很高的機率可以存活。「第四期患者也有分為狀況比較好的跟狀況比較糟的,比較好的其實接受治療後是可以痊癒的,所以不要放棄任何治療的機會。」李克釗醫師說。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0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許多女性在準備懷孕的時候,都會很擔心產後到底該如何回復身材?統計發現,產後媽咪平均胖8.4公斤,且有6成以上表示自己產後無法恢復身材;醫師建議,只要懷孕時體重控制在增加10-12公斤以內,再把握好產後三個月的黃金瘦身期,透過運動和飲食控制,就能大幅減少瘦不下來的機率,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肝臟沒有神經,且肝病早期也沒有明顯症狀,大多數人等到發現時已末期,國內每41分鐘就有1人死於肝病;根據肝病防治基金會調查顯示,國內約有300萬B型肝炎帶原者,其中只有3分之1知道自己是B肝帶原者,而30萬至60萬C肝帶原者,也僅有10分之1知道自己是C型肝炎。為此,肝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肝臟沒有神經,且肝病早期也沒有明顯症狀,大多數人等到發現時已末期,國內每41分鐘就有1人死於肝病;根據肝病防治基金會調查顯示,國內約有300萬B型肝炎帶原者,其中只有3分之1知道自己是B肝帶原者,而30萬至60萬C肝帶原者,也僅有10分之1知道自己是C型肝炎。為此,肝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37歲電子業上班族黃先生,體重高達105公斤、腰圍寬108公分,今年一月繫皮帶時,差點喘不過來,因而決定配合公司參加國民健康署的健康體重管理計畫,經過10個月的努力,成功甩掉31公斤,體重降到74公斤,腰圍也縮小至86公分,血壓也恢復到標準值。黃先生自述,自從學校畢業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