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腸躁症讓人便秘又腹瀉 中醫:肝鬱脾虛是關鍵

  緊張的生活節奏加上飲食的多樣化,現代人往往容易忽視腸胃問題,也就是這種粗心大意,讓已經外強中乾的腸胃,配上不良的習慣,剛好遭遇環境上的轉折,各種不舒服症狀便開始展現,做遍了各種檢查都查不出原因,最後才發現自己得了腸躁症。

  腸躁就是腸胃過度敏感又反應過度,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表示,中醫角度認為這是肝鬱脾虛。中醫講的肝,有能力可以疏理身體的氣、血、津液,現代醫學大概像是神經功能的調控,肝鬱的人往往就是呈現一種身心緊繃的狀態,也容易遭受影響出現各種失調的症狀,譬如失眠、月經不規則;而中醫所謂的脾,能運化水穀精微,現代醫學角度就是腸胃的消化及吸收營養功能,脾虛的人往往就是呈現與消化道有關的不正常的情況。

  中醫認為腸胃是身體的第2個大腦,它會透過「腦腸軸線」與人的身心交互影響,對於肝鬱脾虛,中醫有藥方「逍遙散」可以幫忙,方中柴胡疏肝解鬱,當歸、白芍養血柔肝,加薄荷少許,可以加強疏肝解鬱效果,白朮、茯苓益氣健脾,再用乾薑和中益胃,最後加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使肝氣得疏,脾虛得以補強。

  當然因每個人體質不同,中醫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調理腸躁問題,幫助每位不懂相處的朋友來平定內憂,專心面對外患,不過希望最好還是每個人都能謹慎注意自己的飲食跟適度的在生活各層面做到調適,讓自己自然與腹中的夥伴達成和諧共處。

相關推薦

脖子裡筋肉細又多,如同四通八達的「筋膜網」,一旦有肩頸僵硬問題,這緊繃的力量,就化身成疾駛的列車,從頸部一路開進腦子裡作怪⋯⋯ 頭痛此症,還真頭痛!一大堆的頭痛患者,以為自己這輩子的頭痛,都得靠吃藥過日子了;其實,有大半的頭痛情況,是從腦袋下面的「頸子」生出來的,而腦子裡⋯⋯根本什麼事都沒有。 不只...

閱讀詳情 »

撰文/春霓、攝影/張紋豪、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乾癬不是癬,而是一種慢性發炎的皮膚疾病! 奇美醫院皮膚科主任賴豐傑說,對乾癬患者來說,最痛苦的莫過於每天掉不停的白屑屑,除了病灶的不適外,在社交、工作上會帶來許多的困擾,進而產生憂鬱、沮喪等心理方面症狀。   成因:壓力占3至4...

閱讀詳情 »

寶寶睡前總是「歡歡」?其實可能是爸媽錯過寶寶的睡眠暗號了!長庚醫院專任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掌握寶寶發出的睡眠暗號,再配合安撫入睡儀式,就有著讓幼兒擁有較穩定、健康的睡眠!但若不慎錯過睡眠暗號,寶寶則可能「一哭二鬧三歡歡」,那可就更難安撫囉!  想要寶寶安穩入睡倒底該怎麼做?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