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道保健有訣竅 專家王輝明網路直播大破解

腸道保健有訣竅 專家王輝明網路直播大破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同時也是我們的第二大腦,有70%以上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同時亦支配了包括血清素和多巴胺等情緒因素,若腸道健康受損,可能導致過敏、氣喘,罹癌的風險也可能增高。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免疫系統疾病、抑鬱、自閉症等,這些看似無關的病症,居然都有可能是因為腸道出問題所惹的禍!然而腸道要健康的關鍵就是要培養好菌!好菌多才能使身體機能正常運作,提升免疫力。

腸道不NG! 排便警訊別忽視!

台灣已為高齡化社會,銀髮族因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好菌逐漸降低,腸道功能跟著下降,導致排便情況改變;另外,隨著飲食西化、肉食主義,加上現代人運動不足、壓力大,這些也都是年輕族群常見便秘的原因。王輝明醫師說:「吃甚麼東西就排甚麼東西,腸道就像一面鏡子,腸道若健康,氣色自然就好,建議民眾可以從糞便顏色、形狀、氣味、次數等判斷腸道健康與否。」

甚麼是腸漏症? 情緒反應也跟腸道有關?

王輝明醫師指出,腸道與心理疾病關係密切,情緒也是由它來掌控,若出現精神症狀,例如全身不對勁、情緒不穩定、易怒、神經質、對工作失去興趣、注意力不持久集中、消極、缺乏活力,那你可能是罹患了腸漏症。建議平時攝取益生菌增加腸道內好菌數目,減少致病壞菌數,使腸道達到菌相平衡。

怎麼吃才有效? 補充益生菌是關鍵

隨著年齡的成長,老年人體內的好菌逐漸降低,到了70歲左右大約只剩下10%,要怎麼吃才能讓腸道健康?腸道保健專家王輝明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部長將於8月7日(一)下午1:00-1:30在「健康醫療網」FB粉絲頁。在直播節目中,王輝明醫師將會為大家解答更多常見的腸道迷思,並分享日常飲食該如何補充好菌,更會有互動遊戲抽好禮的活動!歡迎民眾熱情參與,有任何腸道保健相關問題,也可以線上提出,大家一起來討論!


腸道保健有訣竅 專家王輝明網路直播大破解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40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生物相似藥適應症外推 療效需觀察生物相似藥成為癌症治療新選擇,但癌症治療不能出錯,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王照元表示,生物相似藥因為和原廠藥的製程不同、實驗設計也不同,在療效、適應症上沒那麼完善,所以適應症外推是大家比較有疑慮的部分,因為原廠藥在臨床試驗會觀察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般而言,夏季天氣炎熱、汗水流進眼睛,容易讓眼睛感到不適,相對地秋冬季節風大且乾燥,反而使淚水蒸發速率快,更容易讓眼睛乾澀,因此秋冬時節得到乾眼症的比例反而增高。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及視網膜部陳珊霓主任表示,雖然台灣相對於國外較潮濕,但空氣污染嚴重,對眼睛也是一種刺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看似健康、開朗的高中生,過去沒有任何癲癇病史,某一天,突然出現半邊手腳抖動症狀,他與家人都嚇壞了,所以就在第一時間奔赴急診,醫師一檢查發現,竟是腦瘤引發癲癇,因此安排腦瘤切除手術,並搭配預防癲癇藥物,避免癲癇突然發作干擾預後,所幸在腦瘤切除後,這位高中生就不曾再發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先天代謝異常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所以要篩檢來預防!你知道藉由採取微量的足跟血,就能完成21項新生兒篩檢,大大減少寶寶未來身體和智力的傷害嗎?國健署呼籲,父母不要延後而忽略篩檢,錯過治療時機,檢測的重要性會決定寶寶一生的健康,及早發現治癒機會高。把關新生兒健康 預防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