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腹瀉血便逾6周 當心「這病」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腹瀉血便逾6周 當心「這病」上身!

「每天跑廁所20次,好像被馬桶綁架一樣」這是許多潰瘍性結腸癌患者的心聲,許多患者拉到虛脫才就醫,此時腸道多半已經潰爛,一旦出現併發症更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台灣人的腸道問題本就比例偏高,腸道發炎反應加劇,使腹痛、腹瀉、血便症狀一一找上門。如果其症狀持續達6周以上,當心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上身。

嚴重腹瀉、血便 生物製劑助緩解腸胃道症狀

一名在澎湖的女大生反覆腹痛、血便,一天拉肚子達十幾次,剛開始以為吃壞肚子自行服用藥物,沒想到病情逐漸惡化,經常需要返台治療。三軍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黃天祐指出,慢性腸道發炎疾病需長期控制,對於嚴重腹瀉、血便,以及曾經手術治療的患者,建議使用生物製劑治療,能夠有效緩解腸胃道症狀。不論是在急性期症狀控制,或是預防症狀復發,生物製劑的治療都能幫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讓受損的腸道恢復健康。

症狀包含腹瀉、血便、發燒、疲憊

台大醫院內科部消化內科醫師李宗錞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反覆發作的嚴重腸道免疫疾病,常見症狀包括反覆時常腹瀉、大便有血、發燒、疲憊、體重減輕、貧血,嚴重恐併發腸阻塞、腸穿孔、肛門瘻管、肛門膿瘍等症狀。

血便可區分大腸激躁症與發炎性腸道疾病

由於此疾病症狀易與大腸激躁症混淆,多數病人平均多耗費2、3年才被正確診斷。李宗錞醫師說明,區分兩者最大的不同,可觀察是否有血便。大腸激躁症是因為緊張、壓力引起不正常的腸道蠕動,而大腸激躁症並非腸道發炎,所以不會有血便。因此,倘若上述症狀持續6周以上,且合併有大量血便症狀者,則極有可能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

黃天祐醫師指出,中央健保署於去年10月1日起,針對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開放健保給付6歲以上的「兒童克隆氏症」與成人「急性或嚴重潰瘍性結腸炎」,以及原本已經給付的「成人克隆氏症」用藥時間自40周延長為56周,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20歲女性與友人出門,因為在外面怕找廁所所以水又喝不多,加上天氣熱一直流汗,所以小便就變少,她最近3天開始有小便灼熱感和發燒,可是她不以為意,結果開始發高燒以及腰痛,她趕快就醫,抗生素治療下還是一直發燒,所以安排了腹部電腦斷層,結果發現腎臟膿瘍,趕緊安排膿瘍引...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3歲男子,某日在朋友家聊天時,突然臉色發紅,表示身體不適,走到屋外陰涼處休息,不久朋友發現病人意識不清,無法活動,緊急送醫,身上無明顯外傷,家屬來院後表示病人最近有在吃草藥,但不確定草藥的內容。 病人尿液 富含代謝產物阿托品 經過病史詢問及臨床表現評估,並請家...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35歲女性上班族林小姐,平時有自己料理的習慣,很重視體脂肪,去醫院做健康檢查時,發現體脂肪率超出標準值,覺得自己是因為平時做料理時油放太多,所以就忌口不吃油炸食品,並開始做無油料理,體脂肪率反而上升到40%,影響自己對外在的自信心,而且也開始覺得皮膚粗糙,有便秘...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發現,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一位是交通事故,第二位則是老人跌倒(落),老人跌倒後對心理與生理均造成傷害,甚至可能會增加死亡機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更應多加小心防範,在下床或起身時動作要緩慢,先在床邊稍坐片刻,以防發生姿態性低血壓而跌倒。 備妥隨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