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腿部腫脹發紫竟是血栓造成 延誤就醫嚴重恐有截肢風險

腿部腫脹發紫竟是血栓造成 延誤就醫嚴重恐有截肢風險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李老奶奶81歲,過去身體還算硬朗但較少活動,去年12月聖誕節時,突然因左腿腫脹疼痛發紫前往急診室就診。經緊急照會心臟血管外科,以血管檢查與床邊超音波確認其股靜脈及髂靜脈都有嚴重血栓栓塞情形,診斷為急性廣泛靜脈血栓引起的罕見症候群(Phlegmasia cerulea dolens)後,緊急安排血管攝影與血管腔內介入手術治療。


為避免治療過程中產生肺栓塞,手術中先使用了下腔靜脈血栓過濾器(IVC filter)放置,在確認血栓阻塞部位後,以機械性血栓抽吸裝置(AngioJet)與氣球擴張術(balloon angioplasty),配合複合式血管手術方式清除血栓與改善血管狹窄部位,最後再留下溶栓導管以血栓溶解劑(Urokinase)持續注射治療4天才逐漸穩定病情,後續並配合口服用抗凝血劑治療慢慢緩解腫脹後1周順利出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歐陽志佩表示,一般下肢靜脈深部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俗稱經濟艙症候群,常因長時間缺乏活動,血管受傷或血液凝血功能異常引起,造成靜脈血管內出現微小血栓使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腿部腫脹甚至發麻等症狀,並隨著年紀越大產生的機會越大


但如同李老奶奶以廣泛性靜脈血栓至引起整個下肢發青缺血表現的情形(Phlegmasia cerulea dolens)則相當罕見,往往需與周邊動脈缺血做鑑別診斷並立即介入治療。文獻報告上甚至有20%至50%的病人可能會因診斷太慢而截肢,而死亡率可能高達25%至40%。目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在急診床邊血管超音波輔助下得以及時診斷,並在複合式手術與多項血管腔內治療的進步下,積極搶救而使李老奶奶能在沒有其他併發症產生的情形下能順利出院。


歐陽志佩提醒,平時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最簡單的方法即是避免長期站立、久坐、久蹲、甚至臥床不動,也就是要下肢「多活動」。同時如果有腳腫疼痛,甚至皮膚顏色改變的情形,應趕快就醫以避免延誤病情。


更多NOW健康報導
▸喝豆漿能取代牛奶補鈣嗎? 黃豆vs.豆漿含鈣量差很大
▸節食、吃代餐效果缺乏醫學根據 9方法減重讓你瘦下來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很多人都有頭痛、肌肉痠痛、胃痛或生理痛等問題,只要身體一有不舒服,常常想到的是吃止痛藥。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楊家瑋藥師表示,止痛藥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雖然可以暫緩疼痛,卻可能掩蓋疾病的特有症狀,為醫生診斷帶來困難,進而耽誤病情。 過量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鼻整形重建上,以自體肋軟骨應用最為普遍,也是目前國際趨勢。不僅植體不會產生排斥反應,也不容易滑脫或感染;馬偕紀念醫院醫師王瀛標指出,肋軟骨量相較耳軟骨或鼻中隔軟骨充足,因此在臨床上,可運用於各種鼻型重建手術,尤其對於大範圍鼻整形,或曾有鼻部感染病史的病人最為合適。清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名62歲女性,前往安南醫院中醫部就診時表示,右手肘麻痛無力和無名指、小指無力已經一段時間,詢問醫師是否為「腕隧道症候群」,同時也表示曾諮詢西醫,建議開刀治療,這名女士不斷探詢不開刀的可能性,後來經沈佩諠中醫師診斷後,發現這名女性的症狀其實是「肘隧道症候群」引起,施以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罕病嬰兒竟幾乎沒有皮膚!美國德州一名嬰兒出生時,除了頭部和腿部外,全身幾乎沒有皮膚,眼皮也沒有分開。醫師在他全身塗抹保護性敷料及局部藥膏,避免感染。尼克勞斯兒童醫院皮膚科主任Ana Duarte表示,缺乏皮膚可能是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Hereditary Epi...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