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膝關節壞光光 全膝關節置換術才有救

膝關節壞光光 全膝關節置換術才有救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60歲婦女,內側膝關節嚴重退化,造成兩腿呈現外八,長年走路疼痛,就醫後被評估需進行全膝關節置換術;經由使用機器人手臂微創手術治療,這位婦人隔天即可下床,住院3~4天就能出院,術後雙腿明顯變直,加上積極復健,目前能走也能蹲。

7成老年人 膝關節退化

根據統計,國內70歲以上老年人,每10人中就有7人飽受退化性膝關節炎之苦,膝蓋疼痛與腿部關節活動限制,嚴重者甚至無法行走,只能以輪椅代步,其中6成6患者則是需要接受單側膝關節置換術,才能擺脫疼痛的困擾;但仍有病情嚴重的患者,需要接受全膝關節置換術。

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失誤率達10%

亞大醫院副院長黃揆洲指出,膝關節可分為內髁、外髁及髕骨,內髁或外髁磨損可進行單側膝人工關節置換術,若是膝關節全部退化,則要接受全膝關節置換術;以往的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醫師只能藉由病患的X光影像評估,術中無法精確判斷,失誤率達5至10%。

機器人手臂微創手術 誤差僅1毫米

目前機器人手臂微創手術,不論單側或全膝關節置換術都可使用。黃揆洲副院長強調,術前可運用電腦斷層檢查,紀錄病患下肢的3D立體影像,術前透過電腦軟體模擬手術進行,搭配出最適合的人工膝關節尺寸及擺放位置;術中可根據病患軟組織狀態,及時調整人工膝關節的位置,完全依照膝蓋狀態進行手術,大幅提升精準度,誤差範圍僅在1毫米之間,避免術後發生長短腳及關節卡卡的問題。

創傷小、恢復快 使用年限可達20年

黃揆洲副院長說明,機器人手臂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對病患的膝關節組織創傷較小,不須打開骨髓即可進行手術,大幅減少出血量、縮短恢復時間,搭配超耐磨人工墊片,人工膝關節使用年限可達20年以上。

術後積極訓練、復健 有傷口要注意

黃揆洲副院長提醒,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病患,術後應積極鍛鍊下肢肌力及復健,包括股四頭肌及膝蓋彎曲訓練;另外,若有發生意外傷口、需要接受拔牙、植牙手術,術前應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膝關節壞光光 全膝關節置換術才有救

機器人手術微創中心 提供各種人工關節手術

亞大醫院今年成立「關節鏡暨脊椎手術微創中心/Mako機器人手術微創中心」,利用機器人手臂進行各種人工關節微創手術,包括單髁膝關節置換術、全膝關節置換術,以及髖關節置換術。黃揆洲副院長認為,科技越來越進步,手術越來越精準,讓病患的傷口更小、復原更快,也讓醫師更有信心手術,提供病人更完美、更精準的手術選擇。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7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在自家木器工廠上班的鄭先生,去年8月在削木頭時,不小心削到左手食指,連同指甲削掉近1公分,手指頭幾乎被削斷,緊急送醫,後續採取近20次的高壓氧治療。由於高壓氧會將體內殘留的二氧化碳清除,降低菸癮發作的感覺;因此,菸齡近20年的鄭先生,在治療過程中,意外成功戒掉抽菸習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102年國人死因統計,每年高達一萬七千多人死於心臟疾病,僅次於癌症。為找出冠狀動脈狹窄而導致心肌缺血患者的最佳治療方式,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與紐約大學將合作主導,針對冠心症患者的藥物治療及介入性常規治療做臨床上之研究,台灣目前只有馬偕紀念醫院參與此臨床研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外皮Q軟、內餡香甜的芝麻湯圓、花生湯圓、紅豆湯圓,還有紅白小湯圓,加上肉絲、青菜,就可當正餐,元宵節人人都會吃湯圓應景。不過,營養師提醒,湯圓熱量頗高,吃4顆包餡湯圓,或40顆小湯圓,熱量相當一碗飯,要快走將近1小時才能消耗。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指出,坊間常見的包餡湯圓...

閱讀詳情 »

小編要告訴大家,有些食物再乾淨也不能碰!很可怕千萬注意! 嚴重的話,真的會致死,不是網路謠言喔,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內部發紅甘蔗,嚴重可致呼吸衰竭 織紋螺可引發頭暈、嘔吐 白毒傘像食用蘑菇,毒性極強 腐爛生薑會誘發食道癌 黑斑紅薯毒性大 發芽土豆極易中毒 非洲大蝸牛會傳播結核病 未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