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自飲食中獲取足夠纖維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許多人都知道纖維性食物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臟病和腸癌的風險,但實際上,在日常飲食中攝取到足夠纖維量的人是少之又少。這裡有些方法可以幫助大家改變一些習慣,就可以提高纖維的攝取量。

對於下列這些數字能更多認識

纖維或粗糧(纖維性食物)是指較難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而富含纖維的飲食內容會帶來許多健康益處,包括降低罹患心臟病和腸癌的風險。雖然英國的指導方針規定成年人每天應該攝取30克的纖維,但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能夠達到這個目標,達不到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包括現今十分流行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低醣飲食法Low Carbohydrate Diet)。不過,多了解食物中的含量可以幫助改善,例如,一般蘋果含有2-3克纖維,芝麻貝果約含4克纖維。英國飲食協會(BDA)發言人Jo Greening表示,不同品牌所含的纖維量會有所不同,因此在購買時需要檢查標籤上的含量標示。

自飲食中獲取足夠纖維

餐食盡量改為全麥食材

簡單的小小改變就可以增加纖維攝取量,而且不需要全盤推翻既有的飲食模式。早餐將原先吃的米飯改為穀片,午餐時吃全麥麵包而不是白麵包,晚餐吃糙米飯而不是白米飯,這樣的些許改變,就可以將纖維攝取量提高好幾公克。

在平日的餐食中再多添加些纖維食材

英國飲食協會(BDA)發言人Jo Greening建議在早餐的穀片中加些葡萄乾或堅果,沙拉中加些種子類食材,燉菜中加些鷹嘴豆或扁豆。她說 :「半罐鷹嘴豆就含約7克的纖維,如此還可以減少肉類的添加量。烤吐司時同時也烤些豆子,可能就同時吃進了13克的纖維。馬鈴薯連外皮一起食用也會增加纖維的含量。」

不要再用榨汁機了

Jo Greening說,水果最好是直接吃,不要榨成果汁,因為榨成汁會使得水果中的糖分更容易吸收進去。如果真的只能飲用,那就使用攪拌機而不是榨汁機吧。Quadram研究室Pete Wilde教授表示 :「榨汁機會除去水果中的大量纖維,此外,為了減少糖分,最好使用低糖水果或甚至是蔬菜。」

採循序漸進方式增加纖維量

為了避免腹脹、腸胃脹氣和腹瀉等消化問題,Jo Greening說一定要循序漸進增加纖維,不要突然增加攝取量。此外,還要攝取大量的飲水:BDA建議每天固定飲水8到10杯。

ReferenceFive ways to get more fibre in your diet

相關推薦

爽爆新聞網/記者張錫銘/台北報導 有鑑於網路與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密不可分,且近期發生的多起國內外時事新聞或網路事件,更凸顯資訊社會下民眾培養數位公民素養的重要。由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和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於12月3日(星期五)舉辦「台灣網路科普影音」發布會,推出了系列影音傳遞網路科普知識,...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盛雯/綜合報導 膝關節軟骨損傷是常見的退化性疾病,根據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估計全台有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58歲以上長者,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有關節退化問題。除了因為上了年紀導致器官退化,部分人也可能因為意外、外力、運動傷害等因素造成軟骨損傷。 當軟骨缺...

閱讀詳情 »

因應季節變換,許多民眾開始出現皮膚與過敏問題,東森財經新聞台《57健康同學會》主持人廖慶學、嚴立婷也都深受敏感性皮膚的困擾,於節目中向專家與醫師,討論皮膚過敏、發炎等問題和治療方法。廖慶學自去年起罹患全身性蕁麻疹,因此苦不堪言,嚴立婷更為了小孩自創保養品牌。 廖慶學透露,自從去年十月開始爆發蕁麻疹,...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些健康傷害,惡果可能長達數十年之久才爆發!一名男子近年開始感到胸痛與呼吸喘,就醫赫然發現竟然罹患了罕見的惡性間皮細胞瘤,百思不得其解的他,最後才想起40多年前曾擔任鍋爐維修技工至少4年以上,進行維修與保養時,皆需打開鍋爐外的石綿包覆層,成為最可能發病的原因。 台北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