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英國出現全球首例omicron死亡 羅一鈞反而樂觀!原因曝光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變種病毒「Omicron」蔓延全球,英國出現全球首例公開確認的Omicron死亡病例,再引發關注,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14)日表示,就近期蒐集到的國際資訊,反倒有樂觀的點,也就是Omicron確實可能像南非觀察到的,死亡率較Delta變異株少。

根據外電報導,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是在13日公布,英國當地至少有1人在感染Omicron後死亡,這也是全球目前首例被公開確認的Omicron死亡病例。

Omicron出現死亡個案,再讓外界關注是否牽動國內防疫政策變動,會不會針對今日開始返台的「7+7」春節檢疫專案加嚴?或者把英國列入高風險國家名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強調,防疫政策都是滾動式調整,就目前Omicron發展的態勢,傳播力的增加、對疫苗的保護力降低,但死亡個案迄今,沒有高比率的致死率跟重症率,不過「我們還是嚴陣以待」。不過,陳時中說,目前沒有要變動高風險國家名單的打算。

羅一鈞則進一步指出,近3周以來,全球已報告超過1.1萬例Omicron案例,而官方證實死亡個案只有英國這一例,但這也不代表死亡率就可以這樣去估算,畢竟其他疫情相同嚴重的非洲國家可能沒有逐案進行檢驗。

羅一鈞說,目前國際初步釋出資料,證實Omicron也是有死亡的狀況,只是尚缺乏相關年齡及性別的統計,而南非近幾個禮拜的官方消息,雖指出病例大幅上升,但死亡都在低點持平,這是樂觀的一點,代表Omicron有可能確實像南非觀察到的,死亡較Delta變異株少,不過還有待比較確切的細節,尤其是年齡別分析,看有打沒打疫苗會否影響年長者的死亡率,才能做後續醫療量能跟威脅程度的評估。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境外移入+10 好消息!中研院染疫女助理隔離110人全陰性

台灣人罹肝癌8成全怪「它」! 6成人卻因無症狀不追蹤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來最怕衰弱症、肌少症兩大症狀上身,因為目前並無藥物可醫治,但專家強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透過飲食和運動等生活方式改善、延緩症狀,多項研究都指出,銀髮族要六大類食物均衡多樣化,每天吃15種食物以上,飲食多樣化,營養素的攝取量越高,配合...

閱讀詳情 »

許多人工作壓力大,最愛以美食來排解壓力,但國民健康署提醒,肥胖已被證實是現代人罹癌的風險因子之一!  現代人吃得好、動得少,肥胖問題日益嚴重!根據國民健康署2018年公佈之調查指出,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BMI≧25) 比例高達45.4%,相當於每2人就有1人有過重危機!國民健康署提醒,肥胖除了會增加...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陝紅宇 這是一個常識,當人們沈迷於味道很好的食物時,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一項新的大腦成像研究發現,健康體重的青少年從高脂食物中獲得了強大的積極推動,但體重超重的青少年並不會獲得相同的樂趣。 Sonja Yokum和Eric Stice研究員指出,當嚙齒動物吃自己喜歡的食物時,...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產後婦女最怕碰上「尿失禁」的擾人併發症,不少人都會嚐試在懷孕中或產後加強訓練骨盆底肌運動,也就是一般人熟知的凱格爾運動,不過,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提醒,如果沒有做正確的話,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可能造成更多運動傷害。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