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英美德睡眠專家研究總結:睡覺太早太晚都傷身

睡眠長短可以影響壽命,睡覺習慣也能透露健康秘密。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顯示,不同睡眠習慣不僅會影響個性特點,還會影響腰圍、痛覺及癌症風險等。8月12日,英國《每日郵報》刊登多位醫學專家的研究,為我們總結了不同睡眠習慣對健康的影響。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李濤平教授等中國專家也對此進行了解讀。

英美德睡眠專家研究總結:睡覺太早太晚都傷身

  1.壓力大的人早睡早起更易疲勞。

  一般認為,早睡早起身體好,但英國薩里大學西蒙·阿科爾博士表示,如果這些人心理壓力大,反而更易疲勞。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壓力大的人每週最少拿出兩天做有氧運動,如打球、快走、慢跑等,放鬆心情。

  2.常熬夜的人更易發胖。

  研究發現,早睡早起的人往往在起床後半小時吃早餐;常熬夜的人更可能在半夜大快朵頤,這種不同會影響新陳代謝速度。英國牛津大學睡眠專家盧梭·福斯特教授則認為,缺覺容易造成瘦素分泌紊亂,導致發胖,而常熬夜的人缺覺更多。心理諮詢師王小雷建議,即使沒有睡意,常熬夜的人也要調整作息,按時上床;把臥室燈光換成暖色;早上按時起床、吃早餐;晚上9點後不要吃東西,堅持至少21天。

  3.常熬夜的人記性差。

  常熬夜的人“快速眼動睡眠”質量不好,而“快速眼動睡眠”有助於大腦整理白天的經歷、強化記憶。心理諮詢師王小雷說,研究顯示,連續兩週每晚只睡6小時的人,短時記憶會受到影響。建議每晚睡夠7-8小時,身心更健康。


  英國南安普頓總醫院類風濕​​專家克里斯·愛德華茲博士表示,常熬夜的人醒來後會覺得關節疼痛、僵硬更嚴重。因為在凌晨4點左右,人體會釋放抗炎因子,減少疼痛、緩解僵硬。常熬夜的人往往會錯過這一過程。李濤平建議,喜歡熬夜的人除盡量改變作息外,若不得不熬夜,可多吃新鮮蔬果、注意保暖,以緩解疼痛。

  5.常熬夜的人易抑鬱。

  英國睡眠專家丹尼爾·斯坦利博士表示,常熬夜的人患抑鬱症的機率會更高,原因可能是缺少睡眠。另有研究顯示,長期失眠者患重度抑鬱症的機率,比睡眠良好的人高4-5倍。心理諮詢師王小雷認為,由於缺覺時體內壓力激素會增加,所以偶爾睡眠不足就會令人精神不濟、心情變差。建議熬夜的人次日補覺時間別太長,平時多鍛煉,有助於精神愉快。一旦自己不能排除抑鬱,應及時向醫生求助。

  6.常熬夜的人更容易打鼾。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發現,常熬夜的人睡覺時更容易打鼾,這與他們體重超標有關。李濤平表示,打鼾原因很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可導致全身損害。如果常熬夜,又打鼾嚴重,需及時去醫院檢查,確定病因並治療。

  7.睡眠習慣隨年齡變化。

  10歲後,人開始逐漸睡得更晚,常熬夜的生活習慣在男性20-21歲、女性19歲時達到巔峰。德國慕尼黑大學時間生物學教授蒂爾·羅尼伯格表示,青少年是“自然的常熬夜者”,父母應允許孩子週末多睡睡;青春期之後,由於激素變化,男性比女性更易成為夜貓子。再隨著年齡增長,睡眠時間會逐漸縮短。心理諮詢師王小雷建議,青少年熬夜、睡懶覺都應有度,週末也不宜晚於9點起床,還應正常吃早飯。李濤平提醒,年齡越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發病越多,因此,夜間打鼾、多尿、多醒、心慌,白天易瞌睡的中老年人應到醫院檢查治療,以避免夜間突發心髒病、中風等。(記者張傑本報駐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特約記者吳劍鵬陳宗倫)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人口高齡化,2025年台灣每4人將有1人成為骨鬆高危族!根據資料顯示,台灣70歲以上人口預估在2025年達到300萬人。骨鬆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指出,近幾年70歲以上骨鬆好發率略為減少,但近年來因人步入高齡社會,隨著50歲以上人口比例越來越多,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仍居高不下。 ...

閱讀詳情 »

幫媽媽舒緩媽媽手   媽媽,您辛苦了 「媽媽手」最容易發生在生產過後的婦女,因為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用力,或反覆用力過度所引起的症狀,比方說:洗衣服、扭毛巾等。另一個會導致媽媽手的原因是ㄧ些準媽媽們因懷孕未期賀爾蒙的改變,滑囊及關節本身就容易產生輕微的炎症反應,此時,只要稍有施力不當,如抱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許多人都知道久坐傷身,想避免久坐傷身,就要找機會多活動筋骨。國外一項發表於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 ONE)的研究發現,超過65歲女性只要在久坐時間中抽10分鐘快走,比起單純散散步,心血管疾病風險更能大幅下降。 運動量增強 才能發揮保健效果 研究作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梅志銓報導)大腸癌連續9年位居惡性腫瘤之首,過去轉移性患者5年存活率不到1成,隨著醫療科技不斷進步,大腸癌治療方式相當多元,晚期患者使用標靶搭配化療,存活率已大幅提升。中國醫藥大學外科部副部長王輝明表示,根據臨床數據顯示,晚期大腸癌患者使用全人類單株抗體的上皮細胞生長因子E...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