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莫德納疫苗接種對象放寬 即日起開放第一類醫事及非醫事人員施打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表示,首批莫德納(Moderna)疫苗15萬劑中,7.5萬劑已於6月9日配送提供全國COVID-19專責醫療院所(包括設置專責病房或負壓隔離病房或採檢院所),以提供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的第一線照顧病患醫事及非醫事人員接種服務,截至昨(11)日累計接種2萬4,869人。

指揮中心指出,為使疫苗資源有效運用,並加速接種作業,自今日起同時開放所有第一類對象包含醫院、診所及其他醫事機構等執業登記醫事人員、非醫事工作人員,以及集中檢疫所非醫事人員接種莫德納疫苗。

指揮中心表示,依據目前研究顯示,接種兩劑不同技術產製的COVID-19疫苗,第二劑接種後發生不良反應機率及嚴重程度較高,故不建議交替使用,惟若接種第一劑COVID-19疫苗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或產生任何(含對疫苗成分)嚴重的立即過敏或不良反應,並經通報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判定為嚴重反應者,建議經醫師評估後接種不同技術產製的 COVID-19 疫苗,完成後續劑次。

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另依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近期針對COVID-19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事件監測發現:「曾有報告極少數年輕族群在接種mRNA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的不良反應事件,大多發生在接種後數天內」。由於莫德納COVID-19疫苗屬於mRNA疫苗的一種,因此會在接種意願書上加上下列說明「接種mRNA疫苗後應注意若有發生胸痛、喘或心悸等症狀,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接種單位或地方政府衛生局如接獲相關不良反應事件通報,亦請依循相關作業進行通報,以利及時掌握。

指揮中心指出,為利接種作業推動及維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COVID-19疫苗接種後調整留觀時間為15分鐘,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但針對先前曾經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之民眾,接種後仍請於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倘持續發燒超過 48 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亦應儘速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以利醫師及早釐清病因,並給予適當臨床處置。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滅柯行動3-1】好心肝診所驚爆偷打疫苗 柯市府聲望一落千丈

【滅柯行動3-3】綠營黨機器嗜血全員出動 倒柯壓藍打派系一舉數得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政府禁用巴拉刈政策,因韓國瑜一番話再起波瀾。(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公開批評政府禁用農藥「巴拉刈」政策,引爆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親上火線回嗆,要批評的人可以自己去噴看看,看是不是劇毒。巴拉刈危害有多凶?衛福部今(20)日也發聲明力挺農委會,強...

閱讀詳情 »

白雁/氣學管理專家 二十四節氣迎來了夏至,代表進入全年最濕熱的期間,此時暑氣挾著濕氣而來,濕熱之邪盛行,容易醞釀心火。因為五臟當中,心具有火的特性,又被中醫稱為陽臟或火臟。所以夏季是高血壓、心臟病、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因此,要注意保養好我們的心氣。 ▲圖為白雁老師 暑、濕、熱相蒸...

閱讀詳情 »

▲失智症能否正確鑑別診斷,攸關治療及照護方向。(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照心臟掃描竟然可知道有無失智症!台北市立聯醫忠孝院區核子醫學科主任林明賢表示,這已經是核子醫學專業應用在失智鑑別診斷的重要方向,歐洲、日本都利用碘-123 MIBG心/縱膈腔的比值,來鑑別...

閱讀詳情 »

▲靠著動態副木,患者讓右腕變身「金鋼爪」能輕鬆抓握。(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54歲的計程車運將,熱愛吹薩克斯風,但日前走路不慎跌倒,導致右手肱骨骨折伴隨橈神經受損,手術之後骨頭雖然復位,但右手腕仍無法負荷日常動作,在進一步手術之前,醫療團隊特別為他製作動態副木,讓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