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蔬菜大王-「蘆筍」--別讓身體不開心:潘懷宗博士把關,讓你吃得最安心

***《別讓身體不開心》新書講座暨簽書會***
時間:2015.12.20(週日) 上午10:00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10樓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25號)

潘懷宗博士將以生活中常見食材為案例,告訴你,如何自己保護自己,吃得健康安心、別讓身體不開心!

蔬菜大王-「蘆筍」--別讓身體不開心:潘懷宗博士把關,讓你吃得最安心蔬菜大王-「蘆筍」--別讓身體不開心:潘懷宗博士把關,讓你吃得最安心

蔬菜大王-蘆筍

食材特性

蘆筍是蔬 菜大王,集天地之精華,是理想的食療保健蔬菜,和蕃茄相比維生素A多1.5~2倍、維生素B1多3~6倍、菸鹼酸多3~7倍、蛋白質多1~5倍。而維生素 B群能修補神經系統、保護心血管,其中的葉酸也富含維生素B9,對神經系統提供必要的養分。孕婦多吃蘆筍,胎兒比較不容易有神經缺陷。老人食用後,也能減 緩神經系統的退化。另外,蘆筍的纖維質多,常食用還能有效預防大腸癌、直腸癌。
 
挑選方法


1.    小蘆筍又叫綠蘆筍,含有很多水分,如果外表越扁,表示流失的水分越多,尖端上的筍花也會越大,表示這株蘆筍已經放很久了,會變得不好吃。
2.    綠蘆筍的尖端若呈現潮濕狀,表示它已產生氧化,質感、味道就會有一點草腥味。
3.    挑選蘆筍,最好是選購蒂頭呈現純白色,屬於比較新鮮的蘆筍。
4.    由於蘆筍容易遭受蟲害,因此使用農藥機率很高,如果採買的預算足夠,不妨選擇有機栽培的蘆筍,盡量挑較為纖細的蘆筍,吃起來口感相對清脆。如果無法選購有機的蘆筍,料理之前一定要徹底洗淨。
5.    買蘆筍的時候,摸起來冰涼的蘆筍,表示在運送過程中經過冷凍或冷藏的保存,確保蘆筍的鮮度,因為蘆筍若處於高溫環境或不透氣的空間,都會影響其品質。

保存方法

細細長長的蘆筍該怎麼保存,營養價值才不會流失呢?首先,將一大把蘆筍的根部乾掉的地方切掉,再拿一張廚房紙巾沾點水,從蘆筍根部包覆起來,紙巾外面再罩上鋁箔紙或保鮮膜,藉此將根部的水分封在裡面,保持蘆筍的新鮮。

適合的料理方法

蘆筍很細長,究竟要如何清洗,才能洗掉蘆筍尖部的髒污呢?其實只要把蘆筍的尖部朝下,浸入水中,用手撈水的方式,藉水波的流動洗淨。洗淨之後,拿廚房紙巾擦拭,將蘆筍包覆在紙巾裡,輕輕拍壓,就可以拿來做菜了。

料理的時候,青綠的小蘆筍因為整株都是水份,所以不容易入味,下鍋煮的時候,不妨放點鹽,藉此釋放食材的味道,還能去除青澀味喔!

網路小迷思-珍貴的白蘆筍,營養價值比綠蘆筍高?
蘆筍分成「白蘆筍」和「綠蘆筍」,尚未長出地面的蘆筍嫩莖,就是白蘆筍,長出地面後,經陽光照射吸收葉綠素,就成為我們常見的綠蘆筍。雖然大部分的營養價值兩種相同,但是經過陽光照射後會產生維生素A,相對來說,綠蘆筍的營養價值還是比白蘆筍高一些 。

「食」在小知識-消暑涼品-自製蘆筍汁
料理蘆筍時,口感比較不好的根部,切除後也別急著丟掉,可以加點冰糖,熬成一鍋湯,放涼後,放入冰箱冷藏,這樣一來,就能製作出無添加的天然蘆筍汁,省錢又能物盡其用,夏天來上一杯,健康又透心涼。

健康密碼-蘆筍是根部還是尖部最營養?
經過陽光照射,蘆筍往上生長,因此上部筍尖的顏色比較綠,下面根部的顏色比較白。和陽光作用,會產生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上部的纖維質少,維生素多,下部則纖維質多,維生素相對少。營養價值各有千秋,如果能整株食用,就能把營養統統吃下肚。

---本文摘自《別讓身體不開心:潘懷宗博士把關,讓你吃得最安心的一本食材大全,聰明挑食健康煮,絕不踩食安地雷。》一書,時報出版

蔬菜大王-「蘆筍」--別讓身體不開心:潘懷宗博士把關,讓你吃得最安心

有了這一本,飲食不怕踩到黑心地雷。
68種常見食材以及市售熟食的營養特性、挑選關鍵、迷思破解,
讓你買菜不再心慌慌,照顧一家老小的健康。


  *馬鈴薯和蘋果放一起,防止發芽?
  *筊白筍上的小黑點可以對抗骨質疏鬆?
  *吃九層塔到底會不會變黑?
  *金針菇煮太久,反而不容易消化?
  *冷凍蝦比現撈蝦安全?
  *火鍋先煮菜再煮肉,才健康?
  *壽司加芥末,其實不能殺菌?
  *醬菜放冰箱門,很容易腐壞?

  台灣人的高罹癌率、台灣人的滿臉爛痘、台灣人的各種過敏症狀,許多研究報告都已證實,追根究柢,就是我們的飲食出了大包,每天吃進身體的食物,都是一些不良的化學添加物,或是不肖商人的黑心商品。長此以往,如何經營一個健康的身體呢?

  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大環境的食安困境,也無力阻止黑心商品的氾濫,但是,至少我們可以保持頭腦清醒,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學會辨識選擇每天吃下肚的食物,善待我們的身體。

  而這本書,就是讓你在買菜、選購熟食的時候,提供一個最輕鬆便利的參考依據。根據食物食材的分類,分成五大類,列出常見的68種食材食物,透過醫師專 家的角度告訴你,如何分辨食材的好壞,揪出食物裡不良的人工添加物,以及各種食材的保存知識、適宜的清洗烹煮方法等。此外,除了告訴你如何挑對食材,更附 上知名料理老師Joyce設計的一週食譜,共28道食譜,作法超簡單,讓你不僅能吃進健康,也能同時兼顧美味。

本文出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颱風尼伯特襲台,暴風圈會籠罩全台,氣象局發布豪雨特報。許多民眾深怕尼伯特帶來的豪雨,會導致自來水渾濁,為免喝到黃泥水,進而搶購礦泉水,或是購買鹼性水來喝;專家提醒,要買礦泉水應該要看水源來自哪裡,至於鹼性水則就不必購買,喝多鹼性水恐會造成腎臟負擔! 喝礦泉水要看礦源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最近天熱,如果不吹冷氣就睡不著,也有人是吹著冷氣也睡不著,心煩氣躁的難以入睡,往往一夜無眠到天明;要如何改善失眠問題呢?除了吃安眠藥之外,其實中醫針灸也能助好眠,最常針灸有助於睡眠的穴位有神門、內關、三陰交與百會穴,可以讓你好睡覺! 失眠長達三週應就醫診治 有很多原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主要危害是其併發症,尤其是視網膜病變,病況嚴重時,會有失明的危險;醫師提醒,糖友除了要服用藥物控制血糖外,也應該要定期檢查眼睛,才能及早發現病況,以及可即時做治療。 眼前一片黑 緊急手術挽回視力 一名五十多歲男子雖有糖尿病多年,但是因為工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你可曾想過,在社會的角落,有一群被遺忘的人,因為老了、病了,連走路都極為吃力,甚至是長期臥床,無法獲得良好的照護品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今年起推動「藍鵲居家醫療整合照護計畫」,將診間搬進民眾家中,讓行動不便、孤獨、弱勢患者也能獲得醫療服務。 失能可申請到宅醫療 今年健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