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蕁麻疹難防病因多 拒吃海鮮也會發作

蕁麻疹難防病因多 拒吃海鮮也會發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病症之一,好發於各年齡層,盛行率為20%,由此推估全台灣將近每5人中就有1位有蕁麻疹的困擾,但提醒民眾要多注意,當蕁麻疹發作時,若是不斷的去抓它,恐會變成濕疹。

蕁麻疹主要是刺激物與免疫球結合所致

民眾常常以為蕁麻疹只要不吃海鮮、芋頭等刺激性食物就好,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蕁麻疹是典型的皮膚第一型過敏反應,經由外來過敏原與E型免疫球蛋白(IgE)結合,引發皮膚中或血液中肥胖細胞的活化反應,因而使得這些細胞中的組織胺釋放出來,這些組織胺會使得皮膚中的血管擴張、組織腫脹,也會興奮神經引起厲害的癢感。

辨別急性與慢性 才能有效根治它

臺大醫院皮膚科朱家瑜醫師表示,急性蕁麻疹來得快去得也快,常常突然發得全身到處都是,不到半天時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但頂多發作2~3天,就會自己痊癒。反之,如果蕁麻疹日復一日、反覆發生,造成令人困擾的皮膚病,並且超過6週以上,這時就稱做慢性蕁麻疹,甚至有人經年累月拖個好幾年不好的。

慢性麻疹病因多種 透過飲食控制也根治不了

慢性蕁麻疹通常都不是由食物過敏所引起的,若是食物過敏所引發,大多的病患不用幾天就會發現是什麼食物引起自己的過敏反應,只要稍加注意避免再吃到會過敏的食物,大多可以不藥而癒。

且要讓皮膚中的組織胺釋放出來,不一定是透過過敏反應,還有可能是物理性原因,包括冷、熱、壓迫皮膚、摩擦都有可能直接引發皮膚中的抗組織胺釋放出來,結果也會發生跟蕁麻疹一模一樣的疹子,自體免疫性蕁麻疹則是由於人體產生自體免疫抗體所造成的。此外,據台灣研究結果顯示,有高達7成以上的慢性蕁麻疹患者,長期處在心理壓力大的生活情況下,所以,壓力也是造成慢性蕁麻疹原因之一,因此,只要適當紓解生活壓力對於改善慢性蕁麻疹的病情有很大的幫助。

慢性麻疹口服藥物 需長期服用才有成效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是最難治療的一類,因為找不到病因,無法透過改變飲食來根治,所以,只能透過長期服用抗組織胺來控制病情,一來可降低皮膚的敏感度,二來也可以控制過敏反應的發生。

此外在服用藥物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只要吃過一次要覺得無效就會跟醫師要求換藥,因為抗組織胺的藥物需長期服用,而不是短期內就會出現成效的,因此,最好連續服用一周以上、甚至兩周若無明顯效果再來要求換藥,才是正確的方式。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圓糯米、洛神花蜜餞、少許的砂糖,簡單的食材加上營養價值豐富的洛神花,也能輕鬆製作出春季養生甜點。而營養師表示,此次設計出「洛神花米糕」這道春季養生甜品,是因為洛神花可抗氧化、抗發炎,對於幫助消化及抗老化也都有不錯的效果。 洛神花好處多 而設計出「洛神花米糕」的花蓮...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身體沒有特殊症狀,為何要接受癌症篩檢?這是民眾時常所擁有的癌症迷思,然而,多種癌症在初期往往沒有任何症狀,直到民眾因出現血便、血尿、咳嗽等,進而篩檢得知罹癌時,癌症早已惡化到中晚期,導致五年存活率大幅下降,對此,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除了維持日常生活的良好習慣,五十歲...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日前有國外研究直指,素食者反而較易罹癌,但這篇研究報告,經過台灣媒體報導之後,似乎漏掉了研究中的幾項更重要的「前提」,所以素食者罹癌風險較常人高,恐怕只是誤會一場!  近期國外一份最新研究發現素食者的就醫頻率不但比葷食者高,而且罹患癌症、心肌梗塞、心理疾病...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當歸常用來補血調理身體,當心煮錯恐適得其反!懷孕安胎或產後排惡露,當歸都是不可或缺的藥材,但又聽說使用當歸可能會導致流產,真的嗎?對於婆婆媽媽的疑慮,中醫師提供當歸調理十字真言: 「久煎排惡露,後下來安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藥劑科吳宗修主任指出,當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