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教改方針的啟動,12年國教「108課綱」已確定上路,要學生不只學知識更要有素養。一連串的變化,讓許多家長焦慮萬分,Judy就是其一。個性一板一眼的她,對孩子求好心切,標準常訂很高,是家長圈公認的虎媽。看到未來大學入學標準可能改變,擔心孩子無法應付,加上工作上自我要求也極高,多重壓力下自律神經過度興奮,成為產生眩暈最大因素,只好請假就醫,尋求醫治。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眩暈背後潛藏許多成因,其中以梅尼爾氏症最常見,梅尼爾氏症又稱為「壓力病」,根據門診觀察,不少患者發病時,多處於生活、工作上正面臨沉重壓力時,巧合的是,個性以一板一眼、完美主義傾向者居多,這類型的人壓力一劇增,更容易誘發眩暈症。
壓力會導致體內荷爾蒙變化,荷爾蒙有抗利尿作用,一旦大量分泌,使水分蓄積體內不易排出,就會引起內耳淋巴液水腫,造成眩暈症。若內耳血管同時受膽固醇堵塞,干擾血液循環,血管也因身心壓力而強力收縮,多重因素影響下,就容易引起眩暈。發作時患者感覺天旋地轉,同時出現頭痛、耳鳴等現象,也使組織也容易缺血、壞死,進一步造成內耳神經退化、萎縮,而引發耳鳴、重聽等併發症。
李宏信指出,面對急性眩暈症患者,初期多運用利尿劑去除體內多餘水分、鹽分,盡量減少內耳壓力。急性症狀緩解後,中期療程會視情況加入促進血液循環藥物,讓內耳微血管血流供給增加,長期治療策略則會使用神經滋養與幫助血管擴張藥物,幫助神經、血管正常運作。此外,內耳神經活化與神經細胞再生的藥物,可促使血管通暢,增加內耳循環以增進氧氣及養分之輸送,重建內耳功能,才能從根本治療,降低日後復發機會。
若藥物效果有限,持續一段時間,症狀依舊反覆發作,嚴重影響生活,也可考慮手術治療,即所謂內耳鑽開引流減壓術,以提升治療效果,但因為接近腦部必須謹慎考量,且常有復發可能,除非是藥物已無法抑制情況下,不建議作為首要選擇,術前應謹慎評估很重要。不論是哪一種治療方式,眩暈症患者接受治療時,要有耐心,避免用藥斷斷續續,藥物效果才會充分發揮,平時應注意飲食,特別是低鹽飲食為主,發作時應平心靜氣、多休息,且頭部不宜轉動太快,影響內耳淋巴液而造成更嚴重的眩暈。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也提醒,對於眩暈症患者來說,舒壓非常重要,平常生活作息也要規律,避免熬夜、抽菸、喝酒、暴飲暴食,或增加身體壓力,眩暈症發作時,要留意環境安全,以免產生危險,除了耐心用藥外,平日應試著讓心情保持放鬆,同時飲食均衡並配合規律運動,對於暈眩的情況可以得到減緩改善。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養身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
相關推薦
運動員高爆發力 年紀輕輕就禿髮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之前里約奧運如火如荼開戰,讓人看了熱血沸騰,運動員在競賽場上,突破體能極限就是為了贏得獎牌,卻可能引發壓力性禿髮。許多知名運動員,年紀輕輕髮際線高得驚人,髮量也少得可憐。運動員需要高爆發力,才有好的運動表現,但壞處是攻擊性荷爾蒙會升高,腎上腺皮脂醇、去氫皮質酮等...
閱讀詳情 »登革熱境外移入增20例 創下今年新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東南亞登革熱疫情高峰!疾管署公布,上周新增20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創下今年新高。今年7、8月以來,共發生10例國人境外移入群聚事件,該署提醒民眾出國務必做好防蚊措施;若出現發燒、肌肉關節痛等症狀,應儘快就醫。 上周境外移入創下今年新高 根據疾管署最新登革熱疫情顯示,...
閱讀詳情 »擠痘痘到底是好?是壞?「正確的保養方式」☆
作者:4meee!(For me) 就算是大人過了青春期,也會因為突然冒出來的痘痘而感到煩惱~常常會聽到「不能擠痘痘」,但是其實擠痘痘有時候也是一種好的保養方式喔(驚)。那麼要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方法處置面皰會比較好呢?正確的痘痘的保養方法,就要在此為讀者朋友做介紹♪ 擠痘痘的好時機是在什麼時後? ...
閱讀詳情 »她下定決心要戒糖!8個月後,她整個人脫胎換骨,變成完全不一樣的人了!
(左圖非本人,僅示意,翻攝自gutterflower89 IG,右圖翻攝自prevention) 通常我們都認為鹽和脂肪是健康大敵,但糖的害處,很多人卻都不了解。 有位外國網友講述了她“戒糖”8個月的身體變化,堪稱“脫胎換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