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蠶豆症病人吃錯藥恐要命 拿到藥袋首要做這件事

▲蠶豆症患者禁忌多,千萬「藥」小心。(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蠶豆症」是一種遺傳相關的代謝異常疾病,因為先天缺乏了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酶(G6PD)所致,在台灣,患者常在受到感染或吃到蠶豆、特定藥物,以及接觸到特定化學物質如俗稱臭丸的防蟲奈丸時,接續出現急性溶血反應,藥師提醒,蠶豆症患者最「藥」小心,若看病拿到藥袋有件事務必先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類標準,G6PD缺乏症共分5型,其中,第1、2型為嚴重級,第3型為中度等級,至於第4、5型則為輕度至幾乎正常。

汐止國泰醫院藥劑科藥師吳淑英表示,在台灣,患者主要多為第2型,也就是大多時候沒有症狀,只有感染或接觸蠶豆、特定藥物及特定化學物質時,出現包括黃疸、血尿、倦怠、背痛或腹痛、貧血等症狀,嚴重者更可能呼吸窘迫、心臟衰竭、休克等。

目前蠶豆症是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的常規篩檢項目之一,也是所有篩檢先天代謝疾病中發生率最高者,約2到3%,一般而言,新生兒時期就會發病,一不小心容易留下嚴重的後遺症。

這個藥,蠶豆症可以吃嗎?吳淑英表示,這是蠶豆症第1至第3型病人終其一生得擔心的議題,儘管極不安全的藥品不多,有些在臨床上甚至還很少用;但若發現拿到的藥袋警語或藥品說明書有「蠶豆症禁止使用」的用語時,務必請醫師立即改藥。

吳淑英說,自從藥袋標示多了「G6PD缺乏症請告知醫師,並小心使用」這項警語之後,醫病之間不免有些衝突與小摩擦,事實上,文獻中提及的「蠶豆症要小心使用」的藥品並不等同絕對禁止使用,例如小兒常用的退燒糖漿,只要在安全劑量範圍內並不致於會觸發病人的溶血反應,但就醫時,一定要事先告知本身有蠶豆症、抑或之前曾有服藥後發生溶血的經驗等,醫師才能更審慎斟酌用藥。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為什麼有人做了大腸鏡,結果還是大腸癌?」這個問題,在我的門診中頻頻被問起,由於大腸癌發生率在台灣已連8年位居癌症第一,不少人都知道該去做大腸鏡才能及早預防,但除了擔心清腸的不舒服,也擔心做了到底有沒有用?多年前曾發生過,名人的母親5年做了3次檢查都沒發現腫瘤,最後因大腸腺癌過世,他憤而控告醫院。...

閱讀詳情 »

中耳炎是孩童常見的耳朵問題,甚至可能因感冒或擤鼻子力道過猛而造成中耳炎的問題。展弘診所曾梓展醫師表示,常見的中耳炎症狀包括耳朵疼痛、流膿、聽力受損等,若出現耳朵不適時,建議及早就診以免造成聽力損失。  中耳炎,顧名思義為耳道中段處出現發炎的問題,當中耳腔發炎積水時,會影響耳膜的正常震動而影響聽力。 ...

閱讀詳情 »

38歲女星侯怡君和大23歲的男友蕭大陸近日傳出了結婚的喜訊,但侯怡君卻在此時透露自己的遺傳性夜盲症有些不太樂觀,許多親友粉絲知道後都十分替她擔心... (圖片翻攝自:年代新聞 侯怡君的爸爸患有網膜色素病變夜盲症,而她在近日進行基因檢測時,發現情況並不樂觀,「我心裡有準備,有預感會得到夜盲症,但可能...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Photo Credit: skeeze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學習需要達到成效,學到的知識、資訊不能僅達短暫記憶,需要進入長期記憶裡。不斷地複習可以幫助長期記憶,但是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日常活動對於幫助人類記憶也很重要,例如睡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