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蠶豆症病人吃錯藥恐要命 拿到藥袋首要做這件事

▲蠶豆症患者禁忌多,千萬「藥」小心。(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蠶豆症」是一種遺傳相關的代謝異常疾病,因為先天缺乏了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酶(G6PD)所致,在台灣,患者常在受到感染或吃到蠶豆、特定藥物,以及接觸到特定化學物質如俗稱臭丸的防蟲奈丸時,接續出現急性溶血反應,藥師提醒,蠶豆症患者最「藥」小心,若看病拿到藥袋有件事務必先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類標準,G6PD缺乏症共分5型,其中,第1、2型為嚴重級,第3型為中度等級,至於第4、5型則為輕度至幾乎正常。

汐止國泰醫院藥劑科藥師吳淑英表示,在台灣,患者主要多為第2型,也就是大多時候沒有症狀,只有感染或接觸蠶豆、特定藥物及特定化學物質時,出現包括黃疸、血尿、倦怠、背痛或腹痛、貧血等症狀,嚴重者更可能呼吸窘迫、心臟衰竭、休克等。

目前蠶豆症是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的常規篩檢項目之一,也是所有篩檢先天代謝疾病中發生率最高者,約2到3%,一般而言,新生兒時期就會發病,一不小心容易留下嚴重的後遺症。

這個藥,蠶豆症可以吃嗎?吳淑英表示,這是蠶豆症第1至第3型病人終其一生得擔心的議題,儘管極不安全的藥品不多,有些在臨床上甚至還很少用;但若發現拿到的藥袋警語或藥品說明書有「蠶豆症禁止使用」的用語時,務必請醫師立即改藥。

吳淑英說,自從藥袋標示多了「G6PD缺乏症請告知醫師,並小心使用」這項警語之後,醫病之間不免有些衝突與小摩擦,事實上,文獻中提及的「蠶豆症要小心使用」的藥品並不等同絕對禁止使用,例如小兒常用的退燒糖漿,只要在安全劑量範圍內並不致於會觸發病人的溶血反應,但就醫時,一定要事先告知本身有蠶豆症、抑或之前曾有服藥後發生溶血的經驗等,醫師才能更審慎斟酌用藥。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昨(13)日,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於例行記者會上宣布,再追加提供100萬劑AZ疫苗給台灣,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今(14)日再發文宣布好消息,「除了日本捐贈的AZ疫苗外,台灣自購的疫苗也將於明日下午抵台。」王定宇今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台灣自購的55萬劑AZ與35萬劑莫德納,加上日本捐贈台灣的AZ疫苗,都將於...

閱讀詳情 »

屏東先前爆發Delta變異株群聚案,果農夫妻與枋山鄉多位Delta確診者都曾到過枋寮醫院就診,枋寮醫院因此停業清消採檢。經過16天停業,全院327位工作人員3度PCR採檢都是陰性、環境採檢也是陰性,枋寮醫院今日上午恢復營運。枋寮醫院行政副院長沈昇螢直呼很開心,也提到有院內人員說「終於可以再當醫生了」...

閱讀詳情 »

全球富國人民接種完第二劑,現在考慮追加施打COVID-19第三劑,世界衛生組織(WHO)痛批,這是種毫無道理的「貪婪」,這不僅令人失望,而且沒有任何意義!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記者會上直言,全球 COVID-19 疫情越演越烈,世界各地醫院能量不足...

閱讀詳情 »

【記者 吳瑞興/嘉義縣 報導】夏日到來民眾常出入忽冷忽熱的環境,因而引發過敏、打噴嚏、流鼻水、感冒等症狀,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楊佩蓉醫師經過多年的診療經驗,推薦冬病夏治的「三伏貼」有確切的效果,值得民眾配合口服藥物使用。 楊醫師說,天氣漸漸炎熱,室外汗流浹背,室內吹了一整天的冷氣,喜歡貪食冰飲的18...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