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血便不一定是痔瘡 潰瘍性直腸炎也會引起

血便不一定是痔瘡 潰瘍性直腸炎也會引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7歲莊女士,因血便至腸胃科求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有痔瘡及直腸發炎,先給予藥膏與塞劑,症狀仍不見改善,持續解血便,並伴有腹瀉、偶而便祕、下腹疼痛,再次回診,台南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陳一毅發現,莊女士直腸部份黏膜紅腫發炎,並有多處潰瘍及黃色分泌物,配合臨床症狀確認為潰瘍性直腸炎,經口服藥與塞劑,症狀明顯改善。

中年人易好發 男女比為1.6:1

陳一毅指出,潰瘍性大腸炎屬於非特異性發炎性腸炎的一種,好發於40-60歲的中年人,男女比為1.6:1。台灣的發生率雖低於歐美,但是最近十年每年發生率明顯增加,其中潰瘍性直腸炎佔潰瘍性大腸炎中的20-55%,有10%的患者在5年內會逐漸向上延伸為潰瘍性大腸炎。

陳一毅說,潰瘍性直腸炎好發的原因並不特定,可能是環境、免疫機能、腸胃菌落及遺傳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由於致病機轉不明確,疾病治療緩解後仍有復發的可能。治療以藥物為主,如止瀉、抗發炎反應之塞劑、洗腸液、皮質類固醇等,若內科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併發症、癌症病變才會考慮以外科手術治療。

症狀易混淆 長期追蹤莫輕忽

陳一毅提到若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如排便次數變多、帶血、腹瀉、大便解不乾淨等,這些症狀與痔瘡、克隆氏症、偽膜性大腸炎等疾病症狀相似,需經追蹤診斷,才能鑑別。

陳一毅醫師強調,除了患者病史及糞便檢查外,透過直腸大腸鏡檢查有無黏膜發炎及出血反應,以及病理切片顯示是否為非特異性發炎反應來診斷;而潰瘍性直腸炎雖比潰瘍性大腸炎產生惡性病變的機率低,但仍無法排除有惡化的可能,需於門診長期追蹤為宜。

【延伸閱讀】

臺灣製藥產值直逼百億 這70多國都用MIT製藥 

帶狀疱疹「痛不欲生」  老年族群疫苗積極防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0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冬天到了,寒流即將來襲,許多人容易有手腳冷冰冰的問題,進而選用進補聖品「高麗人蔘」,但,卻不見功效,甚至燥熱上火,懷疑是不是補過頭?根據中醫理論,冬季時常四肢冰冷,多半屬於寒虛體質,加上台灣人地處亞熱帶氣候,體質難免既濕又寒,如果高麗人蔘只靠單方進補,小心上火、甚至加重...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習慣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到好嗎?前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小兒職能治療師黃彥鈞認為,其實孩子現階段發展已能做到的事,就讓他們嘗試自己練習做一些日常的家事,不但有助於感覺統合的刺激,也能讓孩子養成自理能力,在上學後更有自信心。   過度協助 剝奪孩子練習機會   常...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案例是1名69歲張先生,身體狀況一向很好,退休後仍天天下田照顧果園,沒想到今(108)年2月時突然胸悶冒冷汗,送至奇美醫學中心後發現主動脈剝離,幸好發現得早,緊急手術後性命無礙也恢復得不錯,2周後順利出院。   然而出院後張先生卻發現活動時越來越容易喘,雙腿...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37歲王小姐接受人工試管嬰兒成功懷上雙胞胎,經剖腹產後,卻在生完4周滿月後出現延遲性產後大出血,當時人還在坐月子,緊急送醫後確診為延遲性產後大出血,屬於罕見的子宮內右側血管瘤造成大出血。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說明,俗稱血崩的產後大出血,大多數發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