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血便不一定是痔瘡 潰瘍性直腸炎也會引起

血便不一定是痔瘡 潰瘍性直腸炎也會引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7歲莊女士,因血便至腸胃科求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有痔瘡及直腸發炎,先給予藥膏與塞劑,症狀仍不見改善,持續解血便,並伴有腹瀉、偶而便祕、下腹疼痛,再次回診,台南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陳一毅發現,莊女士直腸部份黏膜紅腫發炎,並有多處潰瘍及黃色分泌物,配合臨床症狀確認為潰瘍性直腸炎,經口服藥與塞劑,症狀明顯改善。

中年人易好發 男女比為1.6:1

陳一毅指出,潰瘍性大腸炎屬於非特異性發炎性腸炎的一種,好發於40-60歲的中年人,男女比為1.6:1。台灣的發生率雖低於歐美,但是最近十年每年發生率明顯增加,其中潰瘍性直腸炎佔潰瘍性大腸炎中的20-55%,有10%的患者在5年內會逐漸向上延伸為潰瘍性大腸炎。

陳一毅說,潰瘍性直腸炎好發的原因並不特定,可能是環境、免疫機能、腸胃菌落及遺傳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由於致病機轉不明確,疾病治療緩解後仍有復發的可能。治療以藥物為主,如止瀉、抗發炎反應之塞劑、洗腸液、皮質類固醇等,若內科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併發症、癌症病變才會考慮以外科手術治療。

症狀易混淆 長期追蹤莫輕忽

陳一毅提到若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如排便次數變多、帶血、腹瀉、大便解不乾淨等,這些症狀與痔瘡、克隆氏症、偽膜性大腸炎等疾病症狀相似,需經追蹤診斷,才能鑑別。

陳一毅醫師強調,除了患者病史及糞便檢查外,透過直腸大腸鏡檢查有無黏膜發炎及出血反應,以及病理切片顯示是否為非特異性發炎反應來診斷;而潰瘍性直腸炎雖比潰瘍性大腸炎產生惡性病變的機率低,但仍無法排除有惡化的可能,需於門診長期追蹤為宜。

【延伸閱讀】

臺灣製藥產值直逼百億 這70多國都用MIT製藥 

帶狀疱疹「痛不欲生」  老年族群疫苗積極防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0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現代人習慣熬夜、長時間使用3C電子產品,越來越多人未老先衰,年紀輕輕「眼齡」就超越實際年齡。整形外科主治倪宗聖醫師提醒大家,過度用眼容易導致眼周肌肉鬆弛、失去彈性,甚至眼下肌膚出現凹陷,這也是形成淚溝、眼袋的最主要原因。 簡單分辨黑眼圈、臥蠶、眼袋 「黑眼圈」主要是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維生素D可以從曬太陽來獲得;然而,國人卻普遍不愛曬太陽,如果無法從食物中攝取,又沒有補充維生素D,可得要小心有很多疾病會上身。營養師提醒,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之外,也和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失智症、癌症都有相關性,不要輕忽! 骨質疏鬆、骨折、心血管疾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報告指出含糖飲料對於人體健康造成的傷害;不過,談論含糖飲料時,人們第一時間會想到的多是汽水、奶茶,大概很少人會把咖啡歸類其中。現在,一份針對咖啡等熱飲的調查報告揭露了這些飲品當中所含的驚人糖份,其中有些甚至遠遠高出可樂的含糖量! 英國市面上131種熱飲98...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家有中風病人,總讓家屬不知所措,充滿無助與壓力。新北市去年底,啟動「黃金自立給付包」,成效非常良好,已有35位市民受惠,不少病人在1、2個月內,就能自行上下樓梯,享受更有尊嚴與品質的生活。 意外、中風 長輩失能主因 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指出,新北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