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血便是痔瘡?是腸癌? 結果是潰瘍性結腸炎

血便是痔瘡?是腸癌? 結果是潰瘍性結腸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54歲的歐先生,8年前有血便以為是痔瘡,自行買藥使用3個月未見改善,擔心是大腸癌至居家附近醫院做檢查,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使用經健保核准接受的生物製劑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甚至還可以規劃到國外長途旅行!

好發於20~40歲年輕族群

中山附醫肝膽胃腸科醫師林敬斌說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因免疫失調而造成,通常好發在20~40歲的年輕族群,主要症狀是腹瀉、血便、裡急後重----患者總是急著想上廁所,但卻只有一點黏液、糞便或血,很容易誤以為是痔瘡,延誤診斷和治療,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生物製劑有效控制病情

在生物製劑出現之前,過去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是透過皮質類固醇、抗發炎的藥物、免疫抑制劑等治療方式,若上述的治療方式都沒有效果,就只能考慮手術切除大腸。生物製劑能夠抑制腫瘤壞死因子,更精確地針對發炎以及免疫問題做調整,林敬斌醫師指出,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不但能夠減少潰瘍性結腸炎之症狀以及腸道發炎,更能使腸道的潰瘍癒合,降低未來手術的可能性。

生物製劑 健保有條件給付

健保已從9月1日起,陸續給付兩種施打頻率不一樣的生物製劑,經傳統治療療效不好,或是急性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需要有完整評估符合健保規範才能申請使用,施打之後也需要評估療效,才能續用,一次療程能最多使用38週 。兩種生物製劑都屬於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短效的生物製劑在起始劑量後,每兩週施打一次;長效的生物製劑則是每個月施打一次。

及早確診積極治療 重返正常生活

歐先生也因為罹患潰瘍性結腸炎,讓他有不同的人生體會,下定決心改變自己多年不良的生活習慣,先從戒菸開始!林敬斌醫師鼓勵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友,勇敢面對疾病,配合醫師診斷與積極治療,就有機會可以恢復到正常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0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人民網) 昨天上午,27歲的吳女士躺在病床上,精神不錯,整個人總算緩過來了。 想起幾天前經歷的一幕,她仍舊心有餘悸。 她生孩子時用力過猛,居然把胃擠到胸腔裡去了,醫生全力搶救,才讓她撿回性命。不過,這胃是要切除掉了。 好驚悚 生個孩子,胃保不住了 吳女士老家湖南,在磐安打工,已經有2個...

閱讀詳情 »

健康使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心願,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卻會被疾病所侵害。其實之所以生病的很大原因就是因為體內存在毒素。那麼大家知道嗎?一個信號預示體內毒素太多!損害身體健康的毒素有哪些呢?我們該如何排毒,特別是秋天這樣一個疾病高發季呢?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毒素 而外來毒素則指大氣污染,蔬菜中的農藥殘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 很多媽媽常常感到手肘痛、手腕痛等問題,小心恐怕是媽媽手找上門;物理治療師王恩潔指出,媽媽手出現的主要是因為手腕的兩條肌肉被過度使用,造成發炎和疼痛等症狀,導致手腕肌腱發炎,又被稱為媽媽手。 透過芬克史坦測試 檢查是否有媽媽手 臨床上,其實不只家事做太多的家庭主婦容易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扭腰擺臀,勁歌熱舞,60歲的許媽媽從小的夢想就是當個舞蹈家。金鐘主持人沈春華,今日不拿麥克風,而是選擇用打鼓來詮釋搖滾樂。根據調查,將近七成的長輩心中有夢想,卻從未採取行動追夢,最大的原因除了為家務繁忙打拼,就是隨著身體的老化,而漸漸流失的體力,長庚大學營養教授劉珍芬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