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血小板生成素放寬健保給付 患者年省百萬

血小板生成素放寬健保給付 患者年省百萬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好消息!今年4月起,健保放寬給付血小板生成素治療「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預估約有30至50名患者受惠,每年省下高達百萬元的藥費,可說是一大福音。

血小板生成素治療 不再提心吊膽

一名60歲婦女,12年前確診罹患紫斑症,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卻因免疫能力低下而發生感染,最後必須將左腳截肢;隨後,雖然使用多種藥物治療,但無法提升血小板,病情時好時壞,甚至還引發貧血、慢性腸胃道出血等副作用,就連簡單的牙痛也不敢拔牙治療,深怕大量流血而有生命危險;經過使用血小板生成素治療,目前血小板數目維持在5萬以上,不用再擔心出血危及性命,也不需提心吊膽的過日子。

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 盛行率約萬分之1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姚明醫師表示,人體血液主要由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組成,其中成熟的血小板具有凝血功能,正常人的血小板數目約15萬至35萬;而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體內出現不明原因產生抗血小板抗體,進而破壞血小板,並減少血小板生成,國內盛行率約萬分之1。

皮膚紫紅色斑塊 嚴重恐腦出血致死

姚明理事長解釋,紫斑症患者的血小板數目若低於2萬,嚴重時甚至只有幾千,容易出現自發性出血症狀,皮膚會有小如針點、大如瘀青的紫紅色斑塊,流鼻血、牙齦出血,嚴重恐造成腸胃道、內臟出血或腦出血而致命。

長期使用類固醇副作用多 脾臟切除術僅6-7成有效

姚明理事長進一步說明,目前治療慢性紫斑症第一線治療藥物為類固醇,但長期使用有許多併發症,包括月亮臉、水牛肩,嚴重則造成免疫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糖尿病、腎功能惡化、發生骨質疏鬆症等等……;第二線治療為脾臟切除術,約6至7成可痊癒,或使用其他藥物,但僅3至4成患者有效,還可能需承受掉髮、肝腎毒性、骨髓纖維化、增加癌症風險等副作用,或是使用「血小板生成素」來治療。

血小板生成素安全性高 改善8成血小板低下併發症

姚明理事長強調,血小板生成素為血小板生成素母細胞接受器的刺激素,刺激巨核細胞的增殖及分化,進而提升血小板的數目,8成患者有效減少發生血小板低下的症狀,目前該製劑有口服及針劑兩種,而針劑劑型,安全性高,幾乎沒有副作用。自今(2017)年4月開始,健保放寬給付條件,是針對脾臟切除後仍無效的紫斑症患者,開放長期使用,預估約有30至50位患者受惠,每年可省下百萬元藥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9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愛美人士經常煩惱該做什麼髮型才好,從仔細洗頭吹乾、決定捲髮還是直髮、到最後噴上定型液維護造型,每個步驟都不能馬虎,但可能有不少人有共同困擾,髮質越來越乾,容易毛毛躁躁而且容易斷裂,就算怎麼護髮又一下子故態復萌;髮質越來越差問題可能出在洗頭方式。   「空洞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腦中風位居十大死因第四位,也是造成65歲以上老人重度殘障的主因,治療上,若出現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則可於中風後三小時內施以靜脈內血栓溶解術,但症狀難以改善;安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蔡銘駿指出,中風後神經症狀並無有效治療方式,但有文獻指出,若能越早執行動脈內取栓治療,尤...

閱讀詳情 »

終極減重 14 招 「我不行了。我沒辦法再面對另一份節食餐了。」 我的朋友金柏莉(Kimberly)明知不可而為之,又一次立下新年減重挑戰。 「每年我都撐上幾個月,或許能成功減個2、3公斤吧,但到了春天又全部胖回來了。」她怨道:「有什麼意義?我就是命中注定要當胖子。」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nb...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正子斷層造影(PET )結合電腦斷層掃描(CT)是目前醫界診斷癌症、心臟病,以及腦部神經精神疾病等具突破性的重要診斷工具。中國航運公司榮譽董事長彭蔭剛 先生於2017年被診斷出胰臟癌,經振興醫院一般外科蘇正熙教授花了近七小時施行手術,順利復原,彭先生為了感謝蘇正熙教授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