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血糖監測數位化 輕鬆控糖好安心

血糖監測數位化 輕鬆控糖好安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輕忽平日血糖監測 小心引發低血糖恐致命!

一名40歲王小姐是糖尿病患者,在某銀行擔任高階主管,白天需處理繁瑣業務,下班又得忙於照顧一家大小。王小姐平時定時服藥控制病情,但因工作忙碌,輕忽定期血糖監測,某日於公司會議上,因低血糖而昏厥,把同事嚇一大跳,被緊急送醫治療後幸無大礙,她也更深刻了解定時自我血糖監測的重要性。

糖尿病特色診所院長陳宏麟醫師表示,每日血糖監測,可幫助糖尿病患者即時掌握血糖波動情形,也能作為醫護人員診療的依據。若不養成定時測量血糖的好習慣,一個不注意,血糖可能過高而不自知,還可能因用藥造成低血糖致命危機!

控糖新選擇 簡單幾鍵一手搞定!

糖尿病照護正式邁入互聯網時代!臺灣安晟信有限公司(Ascensia Diabetes Care)與智抗糖(Health2Sync)合作,宣布為亞洲糖尿病患者設計一套數位血糖管理照護方案。只要將血糖機數據傳送至手機,病患不僅能用APP,紀錄血糖、血壓、體重及日常活動,就連每餐飲食都能用拍照方式輕鬆建檔,資料存於雲端後,可供隨時追蹤查閱。此外,透過網路還能邀請親友加入APP,一同督促、給予鼓勵。如此貼心的設計,也讓糖尿病患者的控糖之路不再孤單。而這款數位血糖管理照護合作方案,預計將於台灣、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同步推出。

糖尿病管理數位化 有助良好控糖

家醫科陳宏麟醫師表示,以往糖尿病患者以紙本記錄血糖時,常有記錄不全、遺失之情形,如發現血糖不穩,也很難追查原因,甚至影響醫護人員詢問病情時的判斷。而糖尿病數位管理新趨勢,不僅簡單易上手,又能系統性分析資料,依據不同個案狀況,即時提供意見回饋,對於糖尿病治療是一大福音。

而控糖首要就需慎選血糖機,陳醫師建議,須選用具備衛福部醫療器材許可證,且精準度符合全球業界指標ISO15197:2013標準。如欲減少測量血糖用之試紙開銷,還可參考具備二次採血與試紙效用期長之款式。

控糖慎選血糖機 善用數位新工具

陳宏麟醫師呼籲,平日血糖測試的重要性,正如汽車的儀表板,告訴駕駛人目前行駛速度是否於安全範圍,萬萬不可輕忽。而生活中舉凡飲食、運動、睡眠、情緒等大小事情,均是可能造成血糖波動的因素,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要培養平日自我血糖監測的好習慣,多加善用數位資源,讓未來的控糖之路走得更加順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2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常常聽到老一輩人說「吃腦補腦」,然而情緒低潮、思慮不清晰,這些情緒或思考的腦汁問題,有可能靠吃來改善嗎?陽明大學產學講座教授蔡英傑指出,大腦的確有自己喜歡的食物,研究已經發現特定的益生菌會透過腸道神經叢調節大腦激素的分泌,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與情緒,腸道就如同人體中的第二個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你是肺阻塞高危險族群嗎?肺阻塞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七名多年,衛福部107年統計,台北市罹患肺阻塞人數超過12萬人,因肺阻塞的「咳、痰、喘」症狀太像感冒容易被忽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推動一分鐘登階自我檢測,於北中南號召全民登40萬階,舉辦「超越50、邁向80」一分鐘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小孩子一定要割包皮嗎?」、「如果要割包皮,什麼時候割比較好?」這是家長對孩童包皮常有的疑問,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陳聖復醫師表示,只要有症狀時任何年齡都可以割包皮,如果出現包皮發炎、包皮嵌頓、嚴重包莖這三種情形導致濕疹或反覆泌尿道感染時,建議需要進行手術。若為單純包皮太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公費流感疫苗,原擔心50至64歲族群施打爆量,排擠6歲以下嬰幼兒可接種疫苗,臨時宣布50至64歲族群暫緩,但眾多家長可能受到接種後不良反應事件影響,導致6歲以下嬰幼兒施打率不如以往,也遲遲無法達到目標施打率,疾管署邀請小兒專科醫師陳木榮(柚子醫師),排除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