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術中神經監測保「聲」機 降低術後併發症風險

術中神經監測保「聲」機 降低術後併發症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年53歲的陳阿姨,前年洗澡時發現左側頸部有個小硬塊,起初以為是淋巴結節而置之不理,沒想到腫塊不但沒有消失,還越來越大宛如雞蛋一般,家人發覺事態嚴重,趕緊帶往醫院作進一步檢查。負責收治此患者的奇美醫院一般外科王文慶醫師表示,經細針抽吸檢查後,確診罹患甲狀腺癌第二期,腫瘤直徑4cm,因腫瘤範圍大,擔心傷及喉返神經,醫師建議搭配術中神經監測儀,目前陳阿姨恢復良好,只需定期追蹤即可。
聲音沙啞、吞嚥困難 恐罹甲狀腺癌
王文慶醫師指出,甲狀腺腫瘤分為良性及惡性,其中惡性腫瘤好發於中年女性,為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五位,且患病原因多半不明,臨床上,許多患者常因摸到腫塊,甚至是聲音沙啞、吞嚥困難而前來就診。醫師進一步說,目前大多以抽血、超音波及細針抽吸確診是否為甲狀腺癌,甲狀腺癌每年每10萬人,僅不到1人死亡,因此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都有機會得到控制。
術中神經監測儀 精準避開喉返神經
奇美醫院一般外科陳明鎮醫師說明,手術為甲狀腺癌主要的治療方式,因甲狀腺周圍佈滿神經與血管,若在手術中不小心侵犯到喉返神經,可能導致聲音沙啞等後遺症。因此,若癌細胞範圍較大,或是曾經開過頸部手術的患者,則會建議搭配術中神經監測儀,可即時定位、清楚監視神經位置,避免傷及喉返神經,讓醫療團隊在手術時增添信心,患者也更加放心,上述患者即是使用術中神經監測儀,準確地避開喉返神經並將癌細胞完整清除。
甲狀腺癌預後佳 應積極治療
陳明鎮醫師補充,甲狀腺癌雖為預後良好的癌症,術後仍須定期回診追蹤,若為甲狀腺全切除的患者,應長期服用甲狀腺素,如有血鈣降低的症狀,也可食用鈣片改善症狀;此外,若傷口有不明出血或血塊,應及早就醫回診,醫師也提醒,發現頸部不適或有異狀時,應提早檢查並接受治療,避免甲狀腺疾病惡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79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台灣是全球防疫模範生,已經7個多月未出現本土個案,但社區裡到底有多少人感染過新冠病毒,一直是個謎,台北榮總完成萬人血清抗體調查,研究團隊在1萬4,765件血液檢體中,發現11人帶有抗體,以此回推台灣血清抗體陽性率為萬分之5,約有1萬1,800名國人已有抗體。 該項研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6)日新增7例境外移入新增個案,分別來自菲律賓2例(第744例、第749例)、俄羅斯4例(第745例至第748例)、本國籍美國入境(第740例),當中俄羅斯病例原訂在今日要表演芭蕾舞,全團員共52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緊急對其他48人再採檢,主辦單位也在午間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印尼移工暫緩入境政策,原訂12月18日解禁,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12月15日,印尼境外移入確診者共40人,當中32人持有登機前3日檢驗陰性報告,研判當地檢驗品質待商榷,今(16)日指揮中心宣布持續暫緩入境政策,解除日期將視狀況決定。另外,新冠疫苗採購可能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北榮總日前在醫學期刊《刺胳針區域健康-西太平洋》,發表萬人血清調查結果,檢驗1.4萬個剩餘血液檢體,找出11人呈現新冠肺炎抗體陽性,血清抗體陽性率約0.05%,推估全台可能有1.1萬人已有抗體。對此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因研究對象不確定有無出國、是否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