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補充鈣質,請你跟我這樣吃 〜 很多食物比牛奶更高鈣!(歡迎分享)

文:白佩玉

我的一位鄰居太太35歲不到,因騎單車摔傷骨折,之後做了骨質密度檢測,醫師告訴她,她的骨質年齡已經超過50歲,提醒她務必小心,避免摔傷的同時,要注意骨質健康,多吃含鈣的食物。上回見面,她抓著我問:「劉太太,妳的骨頭好不好?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保鈣、補鈣?」補充鈣質,請你跟我這樣吃 〜 很多食物比牛奶更高鈣!(歡迎分享)

剛好上次姊妹淘聚會,大家不約而同聊起周遭親友出現骨質疏鬆症的話題,我真正領悟到骨質好壞,對生活品質影響甚鉅。你知道嗎?根據中華民國老年醫學會的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每9人之中,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症;65歲以上的女性,每4人之中,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症。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更指出,全世界大約有2億婦女患有骨質疏鬆症,且女性在更年期之後,每3位之中,就有1人骨質疏鬆。

人的骨質在20至30歲之間達到最高峰,大約35歲起每年減少0.5%至1%,在更年期之後流失速度尤其可怕。不想骨質密度疏鬆,從年輕就要注意保住骨本。以往大家一味相信補鈣就對了,如今觀念逐漸改變,知道光補鈣還不夠,還要盡可能保鈣。換言之,想預防骨質疏鬆症,最好適度地運動,並且每天曬些太陽,身體才能合成維生素D。至於飲食上,必須確保維生素、蛋白質、鈣質的攝取充足,尤其是維生素C和礦物質鋅、錳、銅都不可缺。

鈣是人體含量最高的礦物質,成年人每天至少需攝取1000mg,青少年至少需要1200mg,停經之後的婦女需要補充到1500mg。很多女性朋友猛灌牛奶,希望藉此補充鈣質來預防骨質疏鬆,或是鼓勵孩子多喝牛奶才能長高。其實,牛奶的鈣質含量算是還好而已,而且不容易吸收。曾有人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古時候沒有奶粉,在畜牧不發達的地方,根本沒有牛奶可喝,那麼,豈不是人人都骨質疏鬆?這問題衍生出另一個思考角度:喝很多牛奶的國家,是不是骨質特別好?並不是!美國和北歐的畜牧業都很發達,人民的乳品攝取量極高,但骨質疏鬆問題非常嚴重;反觀非洲班圖婦女,即使沒有牛奶,卻沒有骨質疏鬆的問題。

有些無肉不歡的朋友,仗著「肉類有蛋白質和鈣質」而拚命吃,殊不知這樣會造成體質變成酸性,對骨骼一點好處都沒有,因為身體會自動把鈣質挪去維持酸鹼平衡,而且過多的蛋白質和磷,反而會阻礙鈣質的吸收。

就我所了解的食物營養素而言,比牛奶含鈣豐富的食物比比皆是,例如黑芝麻含鈣最豐富,比鮮奶高15倍,海帶則高8倍,香椿、芥藍菜、紅莧菜、九層塔等比牛奶高出2倍,養生麥粉、山粉圓、杏仁、蓮子、花生等,這些食物的鈣質吸收率都勝過牛奶。

補充鈣質,請你跟我這樣吃 〜 很多食物比牛奶更高鈣!(歡迎分享)

乳製品之中,很多人以為全脂牛奶的鈣含量比低脂和脫脂來得高,這是不正確的概念,這三種牛奶,鈣質都一樣多,反而在碳水化合物方面,脫脂勝過低脂又勝過全脂,你以為喝脫脂牛奶比較不會胖,那真是打錯算盤了。有人問過我,奶精和鮮奶油有沒有鈣?老實講,它們的鈣少得可憐,而且不健康,根本不必考慮。

至於會讓鈣質流失的食物千萬別碰,在提醒成長中的孩子不該喝汽水、可樂的同時,大人也要做好榜樣,不要酗酒、酗咖啡,否則只會妨礙鈣質吸收,讓骨本流失得更快。

我超過20年沒喝牛奶了,但我喝有機豆漿,而且自幼愛吃小魚乾,所以骨質依然保持良好。我鼓勵孩子們多吃魚乾、蝦乾,在此同時,培養他們愛運動、曬太陽的好習慣,所以即使不喝牛奶,我家女兒也能長到167。我曾去仁愛醫院做過檢查,醫生說,我的骨質密度很年輕,差不多只有30歲,令我開心不已。希望大家在追求青春的同時,也能重視骨骼的年齡,讓它維持年輕健康,這樣,我們的老年生活才能過得豐富精采。

 

 

【本文出處:請按此;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吉品養生官方網站 www.gping.net》;歡迎按讚加入白佩玉-真食物的生活家 www.facebook.com/baipeiyu》粉絲行列 。文章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臺灣的特色小吃世界馳名,香酥又鮮嫩多汁的雞排,更成了網路鄉民用來當「祭品文」的賭注,總能引起網友熱議。對此,中山醫學大學健康餐飲暨產業管理學系賴坤明副教授說明,只要牢記「安心吃雞排3步驟」,就可以安心地大啖雞排,享用美食。安心買雞排步驟1:檢查環境衛生在良好整潔的環境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很多人指甲邊緣常出現小脫皮,有時指甲縫還會長出小肉刺,既不美觀、拔起時又會痛,究竟要怎麼處理呢?指甲邊緣脫皮、出現小肉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皮膚科主任黃瑞雲說,可能是因為疏於保養,導致指甲邊緣的皮膚過度乾燥而形成,與體內營養缺乏或內臟反映的健康警訊關係不大 。針對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希望在今年年底、明年初,台灣就有疫苗優先給醫護等高風險族群施打。」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疫苗何時問世?台灣知名疫苗公司副董事長陳燦堅27日表示,台灣疫苗研發的技術、法規都與美國衛生研究院(NIH)同步,疫苗已經在生產,動物實驗也很順利,惟臨床試驗正與台灣和美國法規單位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程度超過預期,感染人數已經超過300萬人,全球醫藥界無不極力研發疫苗,《紐約時報》報導,英國牛津大學實驗室開發新冠病毒疫苗,通過安全性測試,將進入臨床,下月底前,預計六千多名受試者接種,如果順利,9月底之前就可問世。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牛津大學詹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