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要隔離幾天?如何自主應變? 1張圖表看懂你該怎麼做

要隔離幾天?如何自主應變? 1張圖表看懂你該怎麼做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在5月7日指揮中心宣布匡列者僅限親密接觸者同時,也宣布確診者的同班同學或公司同事,應列為「自主應變對象」。大家一定都聽很多不同的名詞,甚至感到有點混亂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9)日再次用圖卡說明這些人的判定流程,以及自己是屬於哪個階段,該做哪些事,可以更加瞭解。當自己也確診或成為密切接觸者等,就不會驚慌。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來因Omicron特性,匡列規則與隔離時間改動甚大,加上輕症居家照護以及自主應變對象等機制上路;為免民眾不理解,指揮中心詳細說明所有圖表。


要隔離幾天?如何自主應變? 1張圖表看懂你該怎麼做

▲我屬於哪些對象,該怎麼做?指揮中心一圖說明。(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居家照護:只要當下是輕症或無症狀的確診者,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即可在家等待病毒消滅;有中高風險要件會到醫院或集中檢疫所,將有專業人士做安排。時成為「7天居家照護」加「7天自主健康管理」。


▸居家檢疫:從外國返台者,時程是7天隔離加7天自主健康管理。


▸自主健康管理:結束照護或檢疫者,可出外工作或採購日用品,但不可前往人潮密集場所或在餐廳內用。


▸密切接觸者:確診者同住家人或室友,需要做「3+4」,時程是3天隔離,結束後需做4天自主防疫。


▸自主防疫:在結束居家隔離後,必要出門(工作或採購)時需快篩,陰性則可外出;但禁止前往人潮擁擠、餐廳內用等活動。


▸自我健康監測:密切接觸者的接觸者在前者篩檢陰性後可不需再監測。如曾與確診者於同場域有高風險接觸(在24小時內,無適當防護接觸15分鐘)。


▸自主應變對象:這是7日發表的新對象,依照企業因應COVID-19疫情持續營運指引,採自主應變措施,例如執行防疫假或停課等。


更多NOW健康報導
▸低頭族也是青光眼高危險族群! 眼科醫師解析治療趨勢
▸本土疫情狂燒不敢回診! 醫憂思覺失調症患者病情惡化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天氣冷颼颼,許多民眾都會吃熱呼呼的火鍋,但火鍋吃太多不只會攝取過多熱量,吃錯食材或調味料可能有害健康,得不償失。吃火鍋如果沒有火鍋料,就不像吃火鍋了,例如餃類一半以上的熱量來自脂肪,若以一鍋4人份的鍋底,再加上牛肉片、豬肉片、油條、丸子等食材,幾乎等同吃下10碗飯,約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最近天氣冷颼颼,有不少人感冒了;然而,也不得不防範因為病毒感染所造成的顏面神經麻痺。醫師指出,尤其是不要工作太累,避免抵抗力低下,不要感冒,是可以預防顏面神經麻痺上身。 臉歪嘴斜眼睛閉不起來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龍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年紀大的老人家家,很多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過年想穿新衣卻發現肚子一圈肉、屁股又胖又扁塌?專家說,趁著年節空閒時間多,做做幾個簡單的瑜伽動作,就可以維持曼妙身材,讓身形不變形。 國際瑜珈聯盟 Yoga Alliance RYS200的專業瑜珈教練高秀華表示,要平坦小腹、雙腿纖細、曲線優雅,你可以這樣做: 動作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酷酷的外表下帶有幾分緬腆,五歲的楊小弟是先天上心室頻脈患者,現在看起來相當健康的他,曾經飽受口服藥物副作用之苦,心律不整也不斷復發。臺大兒童醫院邱舜南醫師說明,上心室頻脈是指心臟循環多了一條線路,造成不正常的迴繞,一般五歲孩童心跳約在80~90下,楊小弟發病時心跳卻可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