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要隔離幾天?如何自主應變? 1張圖表看懂你該怎麼做

要隔離幾天?如何自主應變? 1張圖表看懂你該怎麼做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在5月7日指揮中心宣布匡列者僅限親密接觸者同時,也宣布確診者的同班同學或公司同事,應列為「自主應變對象」。大家一定都聽很多不同的名詞,甚至感到有點混亂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9)日再次用圖卡說明這些人的判定流程,以及自己是屬於哪個階段,該做哪些事,可以更加瞭解。當自己也確診或成為密切接觸者等,就不會驚慌。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來因Omicron特性,匡列規則與隔離時間改動甚大,加上輕症居家照護以及自主應變對象等機制上路;為免民眾不理解,指揮中心詳細說明所有圖表。


要隔離幾天?如何自主應變? 1張圖表看懂你該怎麼做

▲我屬於哪些對象,該怎麼做?指揮中心一圖說明。(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居家照護:只要當下是輕症或無症狀的確診者,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即可在家等待病毒消滅;有中高風險要件會到醫院或集中檢疫所,將有專業人士做安排。時成為「7天居家照護」加「7天自主健康管理」。


▸居家檢疫:從外國返台者,時程是7天隔離加7天自主健康管理。


▸自主健康管理:結束照護或檢疫者,可出外工作或採購日用品,但不可前往人潮密集場所或在餐廳內用。


▸密切接觸者:確診者同住家人或室友,需要做「3+4」,時程是3天隔離,結束後需做4天自主防疫。


▸自主防疫:在結束居家隔離後,必要出門(工作或採購)時需快篩,陰性則可外出;但禁止前往人潮擁擠、餐廳內用等活動。


▸自我健康監測:密切接觸者的接觸者在前者篩檢陰性後可不需再監測。如曾與確診者於同場域有高風險接觸(在24小時內,無適當防護接觸15分鐘)。


▸自主應變對象:這是7日發表的新對象,依照企業因應COVID-19疫情持續營運指引,採自主應變措施,例如執行防疫假或停課等。


更多NOW健康報導
▸低頭族也是青光眼高危險族群! 眼科醫師解析治療趨勢
▸本土疫情狂燒不敢回診! 醫憂思覺失調症患者病情惡化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門診的張先生常在外跑業務,作息不固定,糖化血色素一直高於8(目標值≦6.5)。經詢問後,張先生表示因為他的藥物規定要在飯前半小時吃,但因有時候無法確定自己能何時吃飯,也沒有時間能先吃藥再等半小時進食,導致時常忘記服用藥物,血糖值長期控制不佳。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4)日新增4名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分別是菲律賓第738例與第739例,以及印尼第740例與第741例,當中第740例居家檢疫期滿後,仲介安排專車自費採檢確診,車上因同行者口罩佩戴未完全確實,9名接觸者須居家隔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將加強輔導仲介,移工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擔心小孩太小拿剪刀會太危險嗎?其實只要在家長協助下,正確使用剪刀,對於孩子在學習與發展上都有好處。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主任指出,許多家長都視剪刀為違禁品,但其實孩子從兩歲開始,就能慢慢協助他一起認識剪刀,有助於掌握手指的發展。孩子練習拿剪刀 家長需一旁陪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越來越冷,可得注意保暖,否則一不小心恐讓感冒病毒找上門!許多民眾感冒時,習慣先自行到藥局購買綜合感冒藥,但在用藥時一定要遵守使用方式,才能避免吃出問題。食藥署表示,鎮痛解熱劑、抗組織胺劑、止咳祛痰劑等都是常見的綜合感冒藥,部分感冒藥服用後恐會有嗜睡、失眠等副作用,因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