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要隔離幾天?如何自主應變? 1張圖表看懂你該怎麼做

要隔離幾天?如何自主應變? 1張圖表看懂你該怎麼做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在5月7日指揮中心宣布匡列者僅限親密接觸者同時,也宣布確診者的同班同學或公司同事,應列為「自主應變對象」。大家一定都聽很多不同的名詞,甚至感到有點混亂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9)日再次用圖卡說明這些人的判定流程,以及自己是屬於哪個階段,該做哪些事,可以更加瞭解。當自己也確診或成為密切接觸者等,就不會驚慌。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來因Omicron特性,匡列規則與隔離時間改動甚大,加上輕症居家照護以及自主應變對象等機制上路;為免民眾不理解,指揮中心詳細說明所有圖表。


要隔離幾天?如何自主應變? 1張圖表看懂你該怎麼做

▲我屬於哪些對象,該怎麼做?指揮中心一圖說明。(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居家照護:只要當下是輕症或無症狀的確診者,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即可在家等待病毒消滅;有中高風險要件會到醫院或集中檢疫所,將有專業人士做安排。時成為「7天居家照護」加「7天自主健康管理」。


▸居家檢疫:從外國返台者,時程是7天隔離加7天自主健康管理。


▸自主健康管理:結束照護或檢疫者,可出外工作或採購日用品,但不可前往人潮密集場所或在餐廳內用。


▸密切接觸者:確診者同住家人或室友,需要做「3+4」,時程是3天隔離,結束後需做4天自主防疫。


▸自主防疫:在結束居家隔離後,必要出門(工作或採購)時需快篩,陰性則可外出;但禁止前往人潮擁擠、餐廳內用等活動。


▸自我健康監測:密切接觸者的接觸者在前者篩檢陰性後可不需再監測。如曾與確診者於同場域有高風險接觸(在24小時內,無適當防護接觸15分鐘)。


▸自主應變對象:這是7日發表的新對象,依照企業因應COVID-19疫情持續營運指引,採自主應變措施,例如執行防疫假或停課等。


更多NOW健康報導
▸低頭族也是青光眼高危險族群! 眼科醫師解析治療趨勢
▸本土疫情狂燒不敢回診! 醫憂思覺失調症患者病情惡化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0歲女性,每次搭飛機,右側顏面和額頭部位就會出現劇烈疼痛,尤其飛機往下飛時症狀更為加劇,但因工作需求常要搭飛機,因此買了偏頭痛藥物希望能舒緩症狀,但依舊沒有好轉,直到某次求診後,透過鼻竇X光片檢查發現,右側上頷竇內有液體積滯,醫師確診為鼻竇氣壓傷造成的急性鼻竇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不想被曬黑,基本防曬措施要做好。一名20多歲女性,前陣子去墾丁玩,但想說平時都有補充有助於美白的維生素C,因此未做好全面防曬,返家時發現,只要未遮掩的身體部位,都明顯曬黑,甚至雙腳因為穿涼鞋,被曬到幾乎脫了一層皮,但這名女性認為恐是維生素C服用劑量不夠,又到藥局購買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衛生署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的死亡率高達35.7%,我國每四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於三高相關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是主要危險因子,但國人三高控制率卻都低於三成,由於三高會交互影響,醫藥界發起「健康綠燈一二三計劃」,推廣三高中只要出現一高,就...

閱讀詳情 »

每年的七八月是台灣「熱急症」的高峰期,為了避免中暑的情況,除了多喝水、保持涼爽,也可多吃些夏日消暑的好食材。有人說,夏天是絲瓜的季節,想要美白消暑抗發炎,絲瓜不僅可以內服,還可以外敷?還記得小時候大家都喝過的蘆筍汁嗎?夏季清涼消暑,缺它不可!被國外稱為蔬菜之王的蘆筍,到底含有哪些營養價值,又該怎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