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視力模糊、晚上看不見⋯醫揭「3大致盲前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視力模糊 晚上看不見⋯醫揭「3大致盲前兆」
你能體會從小眼睛就看不清楚、到了晚上什麼都看不見、或視線可以看到遠方卻看不見腳下的恐懼嗎?在台灣,約有400名患者因罹患罕見的早發性眼病——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IRD),造成視力、視野受損,嚴重恐一生都會失明。

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楊長豪表示,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IRD)為基因變異所致,是一種致盲性的眼睛疾病。由於患者視網膜中的感光細胞(桿狀細胞先受到影響)或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出現異常或死亡,無法正確或根本無法製造蛋白質,若未早治療將會持續惡化,導致失去視力。

早發性致盲眼病——基因性視網膜退化3大症狀
楊長豪說明,病患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就會出現視力逐漸衰退的特徵,在昏暗或黑暗的環境中很難看清、無法校正的中央視野、及強光適應困難等;另外有些基因變異,也可能同時引起與視力無關的其他器官病症,包括聽力喪失和神經系統異常等,值得注意。以下為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3大症狀」表現:

1. 視力問題:
許多患者的眼睛從外觀上完全看不出異常,但是卻會因為視力問題而引起生活上諸多不方便,或因為看不見容易形成「故意不理人」的誤會。

2. 夜盲症狀:
白天時行動自如,與一般人沒有什麼不同;但到了晚上卻會陷入一片黑暗,無法辨認周圍是否有障礙物,動不動就撞到東西。

3. 管狀視野:
管狀視野指的是視野範圍縮小,如同從管狀物(例如吸管)中看出去一般。因此,患者也許能閱讀書籍、看得到路牌標示,但卻看不見臨近身體周圍的障礙物、或別人遞給他的東西。

「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終獲罕病認列 為病患爭取更多治療權益
楊長豪分享,在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的大家族中,最早發生、疾病也最為嚴重之一的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LCA),先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藥物最多只能延緩病程速度,或是攝取抗氧化劑、葉黃素等保健品,輔助延緩病情。

在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LCA)尚未被列入罕病保護之前,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的病患難以改善治療品質,不僅造成龐大的生活壓力,治療上也須承受沉重的經濟負擔。所幸,在醫界及民間團體的努力下,此症終於在今年獲國際罕病認列,讓更多病患受到政策保護,擁有更多的治療權益,有助減輕病患的壓力與經濟負擔。

「如今,醫界已可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讓病友在病情惡化前,能及早治療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也呼籲,期望透過民眾富有更多同理心的對待,將可以帶給這些病患支持與幫助、改善日常生活品質的力量。

今年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也成立了「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衛教網站,提供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的相關衛教內容與新知。希望能夠帶給民眾正確的科學資訊,共同守護罕病病友,重拾彩色人生。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人體每天至少要補充2000cc以上的水,如果是大量流汗者,補充水分更重要,部分腦中風病患都嫌白開水沒味道,只要口渴就喝飲料,水分攝取不足,加上茶有利尿作用,使體內水分加速排除,造成血液濃稠。長期的血液濃稠可能影響細胞代謝,容易引發血栓。台南市立醫院近期治療 3名腦中風病患,他們長年密集吃零食,或喝...

閱讀詳情 »

高血壓的成因有多種,遺傳或者不良的生活習慣都對此有影響。那高血壓怎樣預防呢?其實預防高血壓,吃對東西很重要,下面就來看看這八種能有效預防高血壓的食物吧!   1.堅果毋庸置疑,堅果絕對是降血壓的必備食物。因為堅果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鎂元素和纖維,並且低鈉。但同樣也需要注意,使用過多的...

閱讀詳情 »

美國福羅裏達州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皮膚科醫生,塔瑪拉·利澳,就曾經觀察到他的病人指甲上出現藍色而建議其對肺部進行檢查。因為,指甲上的藍色表明所獲氧氣不足。果不其然,檢查證實該病人肺部有積水。 指甲十種現象快看醫生 另一方面,估計多數人都聽說過指甲根部的小月牙。如果你有十個小月牙,那就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