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視力模糊、無力恐多發性硬化症? 健保藥物降5成復發率

視力模糊 無力恐多發性硬化症? 健保藥物降5成復發率

易感疲倦無力、麻木、步履不穩,不再是年長者的症狀,在年輕人身上也可能出現!對於青壯年來說,20-40歲正是實現自我、為夢想打拚的階段,但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來說,因疾病帶來的種種障礙,將使追尋夢想的路變得更加艱困。

澄清醫院神經內科鄧浩文醫師表示,多發性硬化症的罹病高峰期正處人生黃金時期,恐因疾病影響人生規劃、事業及家庭。所幸,目前已有許多治療成效良好的選擇,可穩定控制疾病,如歐美日使用多年的口服藥物,台灣已有健保給付;除傳統短效干擾素外,109年11月第一線新劑型長效干擾素針劑也通過健保核准,只須每兩週注射一次,用藥方便性大大提升。

當心!年輕人易感疲倦無力、麻木、步履不穩 恐為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免疫疾病,為身體免疫系統不正常攻擊中樞神經,腦部或脊髓因為發炎造成神經髓鞘及神經的破壞。鄧浩文醫師解釋,多發性硬化症病理因素為免疫細胞淋巴球經過血腦障壁,進而攻擊中樞神經,但目前引起多發性硬化症的原因不明,感染、環境因素等皆可能為致病因子。然而,女性與白種人的罹病風險明顯較高。

鄧浩文醫師進一步說明,症狀的產生會因攻擊的位置與部位而不同,輕微的包括肢體無力、麻木感、視力模糊、複視、步履不穩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行動不便、平衡失調、視力受損失明、言語障礙、吞嚥困難等。

反覆發作恐致不可逆傷害 醫籲:應積極治療!

多發性硬化症雖可治療,但無法完全治癒,且多屬於反覆發作型,故治療目標為延緩病程進展、減少反覆發作的次數。鄧浩文醫師表示,反覆復發會造成中樞神經細胞永久性的受損,使症狀更加嚴重導致失能。因此,及早診斷、積極治療,以及減少復發次數是最重要的!

然而,過去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選擇較少、方便性低且副作用較高,導致患者服藥順從性低。鄧浩文醫師說明,相較於以往,現今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已非常進步,有很多武器可以選擇。在用藥上會考量患者疾病的活性、發作的頻率、生育需求以及病人個人喜好等,提供不同強度與方式的治療,且目前健保已有給付多種藥物,包含針劑注射或口服藥物,皆有助於預防疾病復發。

健保給付多種藥物 治療成效優異、方便性高!

鄧浩文醫師進一步說明,以往多發性硬化症的藥物選擇有限,第一線用藥僅有干擾素針劑,且每週須施打三次。對於害怕針劑的患者,第一線口服藥物已通過健保給付,經證實具調節免疫反應、抗氧化發炎,及保護神經細胞等多重效果,持續服用能降低年復發率三到五成,以及降低失能風險近四成。

此外,干擾素針劑用藥方便性也明顯提升,跳脫早期干擾素須每週注射三次,新劑型干擾素只須每兩週施打一次,出遠門或到外出旅遊都十分方便,是患者的新選擇!根據研究,超過五成患者使用二到四年後達到「無疾病活性 (NEDA)」,也就是沒有復發、腦部沒有新病灶、沒有造成進一步失能等。

因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多為年輕人,且症狀總是一陣一陣,時有時無,因此常忽略不治療,鄧浩文醫師也呼籲,現今藥物的治療皆能穩定控制疾病以及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患者應積極治療,防止疾病反覆發作造成永久性的失能!

【延伸閱讀】

多發性硬化症治療新福音! 健保給付、有效降低復發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0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愛情易讓人失去理智 多巴胺惹禍!問世間情為何物,叫人傷心傷神仍無法自拔?想與心愛的人共乘愛情摩天輪,但一廂情願的執著,就可能讓自己深陷愛情「魔」天輪而無法脫身!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人在戀愛時腦內會分泌多巴胺等化學物質,易使人無法維持平常的理智及判斷能力,若戀愛過...

閱讀詳情 »

老覺得緊張、焦慮,經常失眠、睡不好?上述情境是不少忙碌上班族常有的困擾。中醫師表示,要避免以上問題發生,民眾不妨可試著每天花費3分鐘,善用雙手、居家容易取得的梳子等道具,進行通頭按摩;更是能輔助安定神經、舒緩焦慮不適,且操作便利、不求人的自我保養好選擇! 別小看梳頭動作 適度進行能促進新陳代謝,輔助...

閱讀詳情 »

女人生產疼痛指數已經夠驚人,但是,你知道嗎?帶狀皰疹帶來的疼痛指數卻比生產痛還高10!尤其,少數患者在疹子結痂後,還可能會產生令人無法忍受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且年齡愈大,疼痛愈厲害,超過3個月,甚至長達數年,患部一碰就觸痛,甚至連被風吹都會感到疼痛,可說是銀髮族的大敵。中醫師表示,中醫是治療帶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每位媽媽都希望給寶寶最好的母乳,但哺餵母乳卻是崎嶇難行的一條路,起初與寶寶間的磨合、奶水供不應求,最可怕的是碰上乳腺炎的攪局,唯有親身經歷者才能體會脹奶時的劇烈疼痛,許多新手媽媽因卡關而放棄哺乳之路。姿勢錯、哺餵頻率低 增感染風險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劉昌娟表示,乳腺炎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