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親子共讀幾歲開始? 剛出生就是最好的開始 

親子共讀幾歲開始? 剛出生就是最好的開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父母的聲音對於剛出生的寶寶有強大的影響力,透過說故事、唱兒歌及唸童謠都會產生親暱愉悅的作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大環境中形形色色電子娛樂如電腦、電玩、手機等,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未來的身心發展。父母應盡早進行親子共讀,不僅對孩子健康有所幫助,也能增進親子關係,並與孩子一起創造共讀的美好回憶

親子共讀越早開始 孩子越能獲得好處

王英偉指出,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親子互動與親密感,更有助於促進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及培養其創造力。因此,親子共讀越早開始越好,若無法每日執行,即使每週進行2~3次,也能讓孩子享受到愛的陪伴。

破解共讀迷思 與寶寶親暱的時刻

王英偉署長也為當今家長破解以下迷思:

迷思1:剛出生的寶寶聽得懂故事嗎?

正解:1歲以下的寶寶,雖然無法瞭解文字意義及與照顧者互動,但藉由說故事來刺激寶寶的聽覺、觸覺等感官都能促進其知覺發展。透過父母的聲音和傳遞的情感,就能幫助寶寶大腦發展。

迷思2:寶寶軟趴趴無法坐立,該怎麼共讀呢?

正解:家長可以坐在舒適的椅上,或用枕頭支撐住身體坐在床上,讓寶寶坐在您腿上,用雙臂環抱住嬰兒,以一隻手撐拿書,盡可能讓孩子看見您的臉和嘴型,增加彼此交流及互動。

迷思3:寶寶總是撕書、咬書怎麼辦?

正解:寶寶對書本的抓握及啃咬等,其實是1歲以下嬰兒常見的閱讀行為,而這些行為都能幫助寶寶發展良好的感覺統合能力,不需要刻意阻止。

迷思4:一定要買書才能與嬰兒共讀嗎?

正解:共讀素材其實不必侷限於繪本、圖書,不論照片、圖片及隨手可得的物品或者嘗試發揮想像力來說故事,甚至用白紙與畫筆,畫出自己想與寶寶分享的事物並說給他聽,都能達到共讀的效果。

親子共讀小技巧 爸媽一次就上手

王英偉署長強調,年齡較小的寶寶雖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聽覺卻特別靈敏,此時說故事的重點,不在於故事本身的內容,而是讓寶寶透過爸媽說故事的聲音語調,感受到關懷並能穩定情緒。另外,很多爸媽會將共讀作為寶寶睡前儀式,在面對著心愛的寶貝,以溫暖柔軟的聲音哄她(他)入眠時,其實也是讓自己情緒沉澱的好時機。

等到寶寶再大一些,就可以運用「對話式共讀」,用一問一答的聊天方式一起讀完一本書,如此除了增加寶寶對共讀的參與感外,也可在此階段利用健康議題繪本提升幼兒健康概念,如:將視力保健及事故傷害防制等帶入對話中,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健康識能。

【延伸閱讀】

脊椎如萬蟻般鑽動 沒想到竟是乳癌骨轉移 

什麼病瘦掉半個人 還得當心皮膚關節慢「炎」

抗癌致勝三秘訣 癌友專屬食譜讓您營養加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3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2017台灣生技月活動將於6月28日至7月2日於南港展覽館地區登場,大會持續以「五合一」方式,結合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華人新興市場商機論壇、媒合會、午餐會、展會舉辦。邀請國內外專家 分享新技術「讓台灣可以走進世界,讓世界看到台灣。」2017台灣生技月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洗腎患者長期受飲食限制的困擾,近日在網路流傳短訊轉載的「避免洗腎的祕方」引起熱議,宣稱將荔枝與豬腰子用洗米水蒸煮後喝下便能成為極佳的保腎秘方,長期洗腎的患者服用荔枝腰子湯一週後腎功能恢復,也完全不用再受洗腎之苦。然而,專業腎臟科醫師表示,民眾千萬別嘗試當自己的醫師,聽信秘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最近天氣不穩定,雖然已經入夏,但是幾場大雨後,氣溫又忽然下降,一不小心就感冒了,不只是類流感,還有很多人得到流感。就有一名5歲的小妹妹,因為感染到B流感,竟然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無法走路!高燒40度不退 且無法走路收治這名小妹妹的小兒科醫師盧英仁表示,最近有很多小朋友感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台灣明年正是進入高齡社會,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是老人,老人如何活著才能更健康呢?專家強調,運動、飲食最為重要;另外,失能者可透過生活功能重建、口腔保健、認知促進、社會參與等增進健康,才能愈活愈健康。2018年正式步入「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目前國內65歲的高齡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