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親子共讀幾歲開始? 剛出生就是最好的開始 

親子共讀幾歲開始? 剛出生就是最好的開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父母的聲音對於剛出生的寶寶有強大的影響力,透過說故事、唱兒歌及唸童謠都會產生親暱愉悅的作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大環境中形形色色電子娛樂如電腦、電玩、手機等,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未來的身心發展。父母應盡早進行親子共讀,不僅對孩子健康有所幫助,也能增進親子關係,並與孩子一起創造共讀的美好回憶

親子共讀越早開始 孩子越能獲得好處

王英偉指出,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親子互動與親密感,更有助於促進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及培養其創造力。因此,親子共讀越早開始越好,若無法每日執行,即使每週進行2~3次,也能讓孩子享受到愛的陪伴。

破解共讀迷思 與寶寶親暱的時刻

王英偉署長也為當今家長破解以下迷思:

迷思1:剛出生的寶寶聽得懂故事嗎?

正解:1歲以下的寶寶,雖然無法瞭解文字意義及與照顧者互動,但藉由說故事來刺激寶寶的聽覺、觸覺等感官都能促進其知覺發展。透過父母的聲音和傳遞的情感,就能幫助寶寶大腦發展。

迷思2:寶寶軟趴趴無法坐立,該怎麼共讀呢?

正解:家長可以坐在舒適的椅上,或用枕頭支撐住身體坐在床上,讓寶寶坐在您腿上,用雙臂環抱住嬰兒,以一隻手撐拿書,盡可能讓孩子看見您的臉和嘴型,增加彼此交流及互動。

迷思3:寶寶總是撕書、咬書怎麼辦?

正解:寶寶對書本的抓握及啃咬等,其實是1歲以下嬰兒常見的閱讀行為,而這些行為都能幫助寶寶發展良好的感覺統合能力,不需要刻意阻止。

迷思4:一定要買書才能與嬰兒共讀嗎?

正解:共讀素材其實不必侷限於繪本、圖書,不論照片、圖片及隨手可得的物品或者嘗試發揮想像力來說故事,甚至用白紙與畫筆,畫出自己想與寶寶分享的事物並說給他聽,都能達到共讀的效果。

親子共讀小技巧 爸媽一次就上手

王英偉署長強調,年齡較小的寶寶雖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聽覺卻特別靈敏,此時說故事的重點,不在於故事本身的內容,而是讓寶寶透過爸媽說故事的聲音語調,感受到關懷並能穩定情緒。另外,很多爸媽會將共讀作為寶寶睡前儀式,在面對著心愛的寶貝,以溫暖柔軟的聲音哄她(他)入眠時,其實也是讓自己情緒沉澱的好時機。

等到寶寶再大一些,就可以運用「對話式共讀」,用一問一答的聊天方式一起讀完一本書,如此除了增加寶寶對共讀的參與感外,也可在此階段利用健康議題繪本提升幼兒健康概念,如:將視力保健及事故傷害防制等帶入對話中,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健康識能。

【延伸閱讀】

脊椎如萬蟻般鑽動 沒想到竟是乳癌骨轉移 

什麼病瘦掉半個人 還得當心皮膚關節慢「炎」

抗癌致勝三秘訣 癌友專屬食譜讓您營養加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3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男性若出現排尿不順、夜尿,而且吃感冒過敏藥後有更加嚴重的情況時,務必儘快就醫!桃園一名60多歲何姓中年男子,平時有頻尿、小便用力等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狀,卻毫不在意,直到因感冒服用抗組織胺成分藥物,竟突然尿不出來,緊急就醫透過治療才總算獲得改善…。根據統計,60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青光眼會造成眼睛失明,因視神經功能受損,導致部分視野缺損,隨著時間惡化僅剩餘中心視野。醫師表示,近視度數與未來得到青光眼有關,且一旦診斷出為青光眼,代表視神經功能受損,只能控制病情惡化速度,無法治癒,而7至8歲是產生近視與加深的時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眼科主治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毒物科權威林杰樑醫師日前因感染猝逝,由於他長期在洗腎,這次不慎遭到感染,大家都非常痛惜和感慨!針對洗腎容易產生的發炎感染問題,光田醫院和弘光科大營養系於近期就曾經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補充鋅錠可降低發炎指數,而且精神與體力也變好,值得腎友注意。光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王家良醫師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七夕情人節將至,在節日氛圍催化之餘,要小心皰疹等性病感染!醫師表示,初次感染皰疹,發病後10天內,病灶會自動消失,但縱使症狀緩解,病毒卻已轉而潛藏至神經節中;日後免疫力下降時,可能會復發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徐瑋謙表示,引起私處皰疹感染的病毒,主要為第2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