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解除失能危「肌」!先營養再復健,幫助維持身體現有肌肉及機能

解除失能危「肌」!先營養再復健,幫助維持身體現有肌肉及機能

何謂復健營養?

復健醫療(以下簡稱復健)營養是同時從復健以及營養兩者的觀點來進行。以下為日本復健營養學會對於該名詞的定義:根據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 International Class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系統所設定的全人評估、營養障礙、肌少症、有無營養攝取過度或不足、原因評估及診斷與目標,以改善障礙者及衰弱症高齡者的營養狀態,並將其功能、活動、參與及將 QOL提升至最高的「以復健為導向的營養管理」及「以營養為導向的復健」。

復健營養與營養復健是不相同的,營養復健的英文是為「Nutritional Rehabilitation」;這個名詞多半用於改善發展中國家飢餓狀態幼童的營養,而幾乎沒有用以指稱障礙者或衰弱症高齡者復健的意思。為對應營養復健這個名詞,日本人因而創造了「營養復健」,英文是「 Rehabilitation Nutrition」。也就是說,復健營養這個名詞與概念,皆因日本而起,從而往全世界發展的。

而復健營養也可說是如同復健版運動營養一般的存在。運動營養是為了將運動選手的狀態提升至最佳而進行的營養管理,復健營養則是為了將障礙者及衰弱症高齡者的狀態提升至最佳而進行的營養管理。然而,我們並不會將運動營養說成營養運動。

日本不乏對於健康狀態及延長健康壽命具有高度意識的人,也熱衷於運動和營養的管理。但就復健營養的角度來看,不考慮營養面地一味運動,或只注重營養管理卻沒有運動,都是令人擔憂的。沒有攝取充分熱量及蛋白質,而只是努力運動的話,會造成體重或肌肉量減少。另一方面,如果想要增加體重,卻只做營養管理而不運動,就只會增加脂肪而非肌肉。如此一來,即使體重增加也只會變得笨重而難以活動。從復健營養的角度來看,同時進行運動及營養管理,是相當重要的。

復健藥物

所謂的復健藥物是指復健營養的藥物版本,是為了將衰弱症高齡者或障礙者的功能、活動、參與,以及將 QOL提升至最大的「以復健為導向的藥物使用」及「從藥物使用的角度來看復健」。復健與藥物過去向來被視為是毫不相干的領域,但超高齡社會日本的衰弱症高齡者及障礙者不斷增加,因為藥物副作用而導致生活功能低落的例子並不在少數。為將復健效果發揮至極致,將復健以及藥物結合一起思考的復健藥物變得越發重要。在日本,與復健藥物相關的主要職種是醫師及藥劑師。

從復健角度來看藥物是指根據 ICF 來評估功能、活動、參與,以及考量訓練內容來施行藥物治療。例如,考慮藥物副作用所導致的功能障礙、活動限制、參與制約下進行的藥物調整,就是以復健為導向所進行的藥物使用。如果因為藥物副作用產生意識上的障礙,不僅會導致失智或咀嚼吞嚥障礙惡化,也可能使得機能訓練難以充分實行。考慮到因藥物而導致意識障礙的可能性,重新配藥是相當重要的。另外,在進行機能訓練之前服用止痛藥,以使機能訓練得以在無痛楚的狀態下進行,也是以復健為導向進行的藥物使用。

從藥物使用的角度來進行復健,則是指在考慮藥物治療內容的前提下進行復健,也就是針對為了治療疾病,而必須持續用藥物的情況,思考要進行什麼樣的復健內容,這個行為就是從藥物角度來進行復健。例如,若藥物治療沒有辦法有效控制高血壓,不論是血壓太高或是太低都無法積極施行機能訓練。在考量血壓控管的前提下,只能在床上進行受限於關節可動範圍的機能訓練。

以現狀來說,復健與藥劑師間的距離,不論在臨床或是研究方面都還太過遙遠,幾乎所有的藥劑師都只考慮到治療病患的藥物療法。但在往後,我們應該也要將以提升生活功能為目的的藥物療法,列為藥劑師所負擔的要務之一。

營養不良及肌少症患者為數眾多

具有復健需求的高齡者,多半有營養不良情形。一份依據簡易營養評估量表( Mini Nutritional Asseessment Short Form, MNA R-SF)調查不同機構中營養不良高齡者比例的論文顯示,社區高齡者有營養不良現象的比例是 5.8%、有營養不良疑慮(當時沒有營養不良,但是未來有營養不良的可能性)的比例是 31.0%。另一方面,住院高齡者的營養不良比例是 38.7%、有營養不良疑慮的是 47.3%。復健機構住民的營養不良比例有 50.5%、營養不良疑慮的比例是 41.2%。也就是說,在醫院或復健機構中,營養不良高齡者的比例較高。

於恢復期住進復健病房的病人中,有 41.1%有營養不良、46.9%有營養不良的疑慮。入住社區整體照護病房的高齡患者中,則有 62.3%營養不良。而急症全科醫院中,因不動症候群(因治療疾患導致活動能力低落的靜養狀態或長期臥床,並因此產生全身臟器上的二度障礙)需要復健而住院的高齡患者有 87.6%營養不良,12.4%有營養不良疑慮,營養狀態良好的比例則為 0%。根據上述數據可以得知住院患者中營養不良的狀況相當多。

需要復健的住院患者中,被認定為肌少症的人也相當多。曾在急症全科醫院(急性期病院)接受治療的住院復健患者(例如大腿骨附近部位骨折和不動症候群)中,有 56%患肌少症。恢復期復健病房的住院患者中有 53.6%有肌少症。此外,在急症全科醫院中因為癌症住院的患者中,則有 80%患肌少症。另一方面,全世界的一般人口中,也有 10%罹患肌少症,由此可知,需要復健的住院患者中,同時具肌少症的患者不在少數。

營養不良或肌少症患者容易受到感染,且疾患不易治癒、死亡率高等狀況,在醫學上是相當令人頭疼的問題。此外,以復健方面來說,如果有營養不良或肌少症的話,也容易導致臥床及咀嚼吞嚥障礙,是相當麻煩的。

解除失能危「肌」!先營養再復健,幫助維持身體現有肌肉及機能

本文摘自《高齡復健營養學:先營養,再復健,預防肌少症與衰弱症的照護全指南
【本文由晨星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經濟不景氣,弱勢家庭的孩子常成為早熟小大人,要承擔家中的經濟壓力!根據家扶基金會所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5成的小大人需要幫忙賺錢,7成會協助家人做家庭代工,5成4希望能夠好好休息。家扶表示,「點燃生命之火」愛心募款活動開始起跑,呼籲民眾發揮愛心幫助貧困兒童。根據主計總處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17歲的小穎就讀高三,日前因一場車禍,造成大腦嚴重挫傷及嚴重缺氧性病變。未曾接觸器捐觀念的小穎母親,在醫院志工與社工的接力解說後,克服心中的不捨,捐出女兒的心、肝、腎、胰,讓五個家庭獲得重生的機會,也讓熱於助人的小穎能在人生最後一刻,繼續幫助他人;而這也是大林慈濟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日前南韓傳出偶像團體Super Junior成員利特父親,疑似因不堪長期照顧失智雙親,導致壓力過大、心情低落,最後帶著雙親一同走上絕路,讓人不勝欷噓!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因此呼籲政府,應積極建構家屬支持服務,避免再發生如此不幸的悲劇;同時也呼籲社會大眾應主動關心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隨著醫療技術突飛猛進,微創手術也有重大突破!日前一名罹患大腸癌的李太太,由於術後有肺部轉移,經過多次化療後,預計要將殘留的六處轉移性肺腫瘤完整切除。李太太在經過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後復原良好,術後第三天便出院返家,成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第一例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個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