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記憶退化、頭痛竟是肺腺癌徵兆?王金洲醫師教你如何篩檢避免癌轉移

記憶退化 頭痛竟是肺腺癌徵兆?王金洲醫師教你如何篩檢避免癌轉移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忘東忘西、講話大舌頭,突然間做事顛三倒四,原因可能不是腦部,而是肺部的惡性腫瘤?臨床上這些案例表明,腦部疾病可能潛藏著更危險的病根。每日健康特地訪問到高雄長庚的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為民眾解開相關疑惑。

一名50多歲女性,做事原本都很俐落,但是突然頭痛、做事也卡卡的。前去醫院檢查,發現腦部有一顆腫瘤。而且這腫瘤還是來自肺部,如此的案例不在少數,是否腦部疾病可能為肺腺癌轉移的普遍病徵?

腦部的腫瘤大宗來源是肺癌

腦部的腫瘤有一大部分是從肺癌來的。基本上是很常見的地方,大概剛發現肺癌的人有15%有腦轉移。即使剛發現時沒有,最後所有肺癌病人,總共大約有30%都有腦轉移。

甚至有些人因為神經症狀先去神經科,結果最後診斷結果是肺癌。可能原本沒有咳嗽、胸悶。症狀都是頭痛、記憶力的問題,可以說肺腺癌在轉移前幾乎是沒有症狀的。甚至連轉移了可能也毫無症狀可循。目前肺腺癌國內早期死亡率占第一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早期篩檢的難度太高。

何時該就醫?該檢查?

只要任何跟身上有不一樣的症狀超過兩三周,最好應趕快就醫進行檢查。專業的醫師皆可協助幫忙發現問題在哪。「目前看來,神經科醫師發現腦部病灶後都有一種共識,會建議病人進行全身性檢查,特別是胸腔X光片,看看是否為肺腺癌轉移所造成。」王金洲醫師表示。

此外,肺癌轉移腦部時也可能出現腫瘤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模糊,或是壓迫聲帶,倒致聲音沙啞。甚至是造成單側肢體癱瘓,病人還以為自己是中風,都是臨床上出現過的肺腺癌轉移的病例。

由於早期篩檢不易,衛福部目前欲推動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檢查但究竟篩檢的頻率以及哪些族群需要進行篩檢?王金洲醫師指出,肺癌目前的適用藥包括標靶療法、免疫療法,但是早期發現以手術切除腫瘤仍為關鍵,「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和口腔癌是目前推的四癌篩檢。至於死亡率最高的肝癌和肺癌為何沒有推篩檢工具,因為篩檢工具要很方便做到,而且要很便宜。而目前的胸部x光篩檢率並不佳。」王醫師表示,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會是值得考慮的檢查方式。

王醫師建議,若有家族病史,包括姊妹、父女、母子曾有連帶感染或曾經罹癌,以及50歲以上中高年族群,建議至少每3年就做一次完整檢查。至於為什麼是每3年一次?目前研究文獻指出,3年內的癌細胞變異,就可能導致腫瘤由早期演進成晚期。「一顆癌細胞到1公分的肺癌要10年,但從一公分到晚期只要三年。」王金洲醫師如此說明。


延伸閱讀

「黃蓉」歐陽佩珊驚傳「肺腺癌」過世!3大「無形症狀」女性最危險|每日健康

【本篇文章由《每日健康》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雙北各冒本土個案,還有死亡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針對新增兩本土個案,目前整體疫調顯示是舊案,久遠前感染,對社區的...

閱讀詳情 »

  「癌王」胰臟癌難早期發現  85%以上確診已晚期 前行政院秘書長李應元傳出因胰臟癌辭職並接受治療。胰臟癌無明顯症狀,發現時多已是晚期。義大醫院消化內視鏡科主任王文倫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國內約8成5到9成胰臟癌患者,確診時已經是3-4期。胰臟癌難以早期發現的原因是缺乏...

閱讀詳情 »

作者 藥師 溫曉萱   「藥師,我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情形,醫生說要吃類固醇,可是類固醇不是有很多副作用嗎?一定要吃嗎? 」 「我孩子因為氣喘發作掛急診,結果醫生說要開始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是要用一輩子嗎?孩子是不是會長不高?」 類固醇具有強力的抗發炎及免疫調節的作用,對於許多發炎性的疾病或是自體免疫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