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試管嬰兒幕後推手 胚胎師功不可沒!

試管嬰兒幕後推手 胚胎師功不可沒!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時科技日新月異,台灣人工生殖技術迅速發展,因試管嬰兒受惠的不孕症夫妻逐年激增!根據國健署統計,2018年人工生殖寶寶出生數首度破萬名,其中多數採用試管嬰兒技術,以該年度新生兒總數約18萬名換算,每18個新生兒當中,就有1位是人工生殖寶寶。在這項偉大的「造人工程」當中,除了婦產科醫師擔任領頭羊外,背後更藏著一群堅強的生殖醫學團隊,其中「胚胎師」更是扮演功不可沒的角色。

胚胎師技術門檻高 獨立作業還需經驗累積

台北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胚胎師李黛君從事胚胎師工作已超過二十年,身為資深胚胎師的她,親眼見證了台灣人工生殖技術的發展。談起入行的契機,李黛君胚胎師表示,原本就對胚胎師這份工作十分嚮往,身邊前輩也認為她細心、認真的態度,是擔任這個職位的不二人選,因此開啟了她的胚胎師生涯。

「要成為一位合格的胚胎師並不容易。」李胚胎師分享,目前台灣並沒有學校開設專門培育胚胎師的養成課程,但這份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知識相當多,而且涵蓋範圍很廣泛:除了要是生物科技相關科系畢業,並於人工生殖合格機構訓練一年,若本身有醫療相關背景更佳,另外成為胚胎師以後,至少還要經過一年實際操作,才能獨立作業,故能擔任上胚胎師一職,肯定都是花費不少努力。

關於胚胎師一天的工作內容,李黛君表示,當生殖醫師將卵子從卵巢取出後,就會將任務轉交到他們手上,後續必須處理精蟲、將精卵結合成胚胎、監測胚胎分裂發育的發展,接著依照胚胎分裂發育的發展決定要將胚胎冷凍備用,或者交給醫師直接做植入,這一連串過程,胚胎師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需要經驗的累積才能精準完成任務,充分考驗胚胎師的專業技術能力。

時代演變引領新科技 縮時攝影助好孕

李黛君胚胎師說明,雖然她在業界已算是經驗豐富的資深胚胎師,但治療不孕症的科學儀器發展速度相當快,胚胎師必須不斷學習新技術,例如過去無法看見胚胎的發育過程,後來透過儀器就能夠觀測胚胎,才發現原來胚胎也會退步。

除了需要不斷學習儀器操作技術外,專業數據判讀也會花費不少時間,因此縮短不孕症患者等待懷孕的時間就相當重要。台北中山醫院生殖中心就引進了「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是目前較新的人工生殖輔助儀器,可以模擬子宮母體內環境,讓胚胎在不被外界干擾下,24小時監控發育狀況,並挑選出優良胚胎,大幅提升著床率及懷孕率。

秉持工作熱情 胚胎師用專業給求子者一個新希望

從事胚胎師超過20年,是否會出現職業倦怠?李黛君胚胎師表示,工作熱情最重要,到目前她對人工生殖醫學領域的工作仍不減熱情,從事胚胎師工作除了貢獻自己的專業技術外,對於可望為人父母的求助者,也能夠給他們一個新希望。每當生殖中心又多了一位準媽媽時,心中總會感受到一股暖流,既開心又感動。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7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連日便祕,許多人會選擇喝優酪乳幫助排便,也有人認為喝優酪乳可消化助減肥。不過,營養師提醒,雖然優酪乳含有豐富的益生菌,可以加速腸道蠕動、幫助宿便排出,但市售優酪乳的糖分含量過高,多喝了容易熱量攝取過多,體重恐怕不減反增,建議多吃蔬果才是正確的做法。董氏基金會營養師林彥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新北市三峽區一名新生男嬰,五月二十七日出生時出現瀰散性血管內凝血、心肺衰竭、肺出血等症狀,經急救仍在兩小時後因多重器官衰竭死亡。此消息一出,嚇壞了不少新手媽媽,更難過於這脆弱的小生命,來到世界上僅兩個小時。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詹珮君指出,目前台灣已盡日台灣腸病毒之高峰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5歲的湯小姐從小到大視力皆維持在1.0,卻因自體免疫系統而引發葡萄膜炎,發病時曾眼前一片漆黑,使她十分恐懼未來人生將如何面對,但因聽從醫師建議接受半年施打一次之「長效型緩釋植入劑」治療後,對於效果非常滿意,甚至經常安排登山類活動,盡情與朋友享受大自然美景。「葡萄膜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0多歲的張小姐, 因為工作關係,必須時常憋尿,久而久之卻開始憋不住,頻頻跑廁所,常常每10分鐘就想小便,不論是跟朋友看電影或工作,都很不好意思,原來是罹患了膀胱過動症。膀胱過動一般好發於中老年人,由於大腦神經中樞對尿道括約肌的控制變差,所以當膀胱一收縮,就容易有漏尿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