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試試看角色扮演,模擬練習!陪伴害羞兒,4招讓孩子不再拒怕上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試試看角色扮演,模擬練習!陪伴害羞兒,4招讓孩子不再拒怕上學...

暑假過後,家中寶貝可能將面臨適應新環境的挑戰:進入學校、重新分班或更換導師。對於性格特質害羞慢熱型的孩童來說,都是非常巨大的挑戰。而家長常不知如何引導孩子面對這些未知的恐懼,透過講理的方式孩子好像似懂非懂,又或者「理智上知道,但情感上做不到」,因此產生分離焦慮、害怕恐懼,更甚者可能拒學而成了學校裡的小逃兵。

4方法營造正向的上學經驗 讓孩子不再拒學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臨床心理師胡佳妗表示,其實在面對孩子的害羞慢熱,除了耐心引導孩子嘗試去接觸、熟悉新的環境與人事物外,亦可在日常的遊戲活動、親子共讀故事繪本的時光中,營造多元的正向經驗,幫助孩子融入未知的新環境。以下提供4種小方法,讓家長能夠在生活中,練習陪伴害羞兒童,找到上學樂趣: 

1) 角色扮演,模擬練習/

在日常遊戲中,家長不妨主動展開一場「開學第一天」的角色扮演遊戲,與孩子一起扮演老師和學生、同學和同學的假裝遊戲,透過情境模擬,練習任何可能會遇到的情境,例如與同學打招呼、簡單自我介紹、課堂中想要上廁所等。在角色扮演的對話中,家長可先示範合宜的互動與回應,再引導孩子學習與發想自己更能掌握的問題解決方法。經由事先情境練習、學習行為反應技巧,並透過充分的演練,更能讓孩子有效將遊戲中的互動經驗類化到真實活動中。 

2) 走過路過,熟悉感提升/ 

尚未開學前,家長可帶孩子到未來學校、上課教室多多走動,藉由親臨現場、慢慢建立對環境的熟悉感,並點出學校與家中或過去經驗的共同性,例如「學校跟家裡一樣也有好多故事書!」、「學校的溜滑梯跟公園裡的一樣大呢!」,透過相似的串連,減少孩子心中的不安與陌生感。另外也可在親子共讀繪本的時間,接觸關於初次就學、害怕新環境等議題的書籍,讓孩子知道這些不安、害怕會出現,但並非無法面對。針對害羞兒童的新環境適應引導技巧,除了模擬情境及增加熟悉感的預備,此次更衍伸出開學後家長如何繼續陪伴孩子建立正向經驗與情感同理: 

3) 創造正向經驗,肯定嘗試行為/

在開學後,每日放學時,家長可以多與孩子討論當天參與活動、人際接觸的情形,運以正面言語鼓勵孩子克服焦慮、努力嘗試參與團體活動的行為,強調孩子內在的勇敢以及練習嘗試,例如「哇你快找到好朋友了呢!」、「那時候你一定很緊張,但你很勇敢的試試看,你真棒!」,將每次的努力都化為一筆正向經驗。

有了良好的正向經驗,不但能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自信心,同時也是為未來更多的人際情境打下良好的心理預備基礎。而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善加運用一些節慶活動,例如參與同學朋友的生日派對,或團體出遊的機會,像是社區活動、暑期營隊、親子園遊會等活動,在歡樂與開心的氛圍中,增加孩子接觸不同人事物的機會,累積正向互動經驗。

4) 傾聽同理,我懂你的恐懼/

除了嘗試練習模擬、逐步提升熟悉感,以及創造正向經驗外,最重要的就是家長能夠以溫暖、同理、傾聽的態度,接納孩子會有不安恐懼的情緒,不斥責、不威脅、不駁斥孩子的主觀經驗,以瞭解並尊重孩子的角度,去陪伴他面對這些新的挑戰。

家長自己過去初次就學、就業,或是轉換新環境時的經驗談,也是相當好的自我揭露與同理素材,藉由經驗分享,孩子會知道,我們與他同在。好的情緒陪伴經驗會留下,透過家長的傾聽接納,讓「閉暑」的孩子知道,原來他們的害怕恐懼與不安焦慮,有人懂!內心名為勇敢的小苗,在關心與接納下,會日漸茁壯。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普遍民眾都知道,運動可增加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但過去在建議上,大多都以15分鐘為原則,只不過這對於完全沒有運動習慣者而言,可能猶如一道高牆般,難以跳過!  然而,日前卻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只要每小時起身走路至少兩分鐘,不管是走路買飯、公車提早一站下車等,...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近十年來,台灣各界均積極推動子宮頸抹片檢查,以及提倡子宮頸癌疫苗的施打,讓子宮頸癌在所有癌症之中,成為少數病例數不斷銳減的癌症,不過婦女朋友還是不可掉以輕心,因導致子宮頸癌變的人類乳突病毒,仍時時埋伏,在抵抗力最為脆弱時,捲土重來!尤其是懷孕婦女,更需多加留意。&...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所謂早產兒是指懷孕未滿37週的新生兒,又根據出生體重而分為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及極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愈是早產,體重愈低,出生以後所面對的問題通常愈多。小兒科醫師也說,台灣地區一年大約有20 萬名新生兒,其中約有1萬2千至1萬6千名是早產...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早產是指懷孕週數滿20週,但未滿37週之生產,台灣每年約有2萬名早產兒。早產兒基金會李宏昌董事長提醒,國內生育年齡逐漸攀高,很容易成為早產高危險族群。因此,孕媽咪如果發現身體提前出現產兆,例如:子宮有規律性收縮、子宮頸變薄且擴張以及早期破水,或是下腹悶痛、持續性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