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認知障礙症(老年失智症/腦退化症)

認知障礙症(老年失智症/腦退化症)

什麼是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因為各種原因引起的腦損傷,導致後天性的記憶力、判斷力等智力障礙,無法進行正常生活的狀態,統稱為認知障礙症。

健忘症
久違的熟人相見卻想不起對方名字,一周前和友人約定的事情記不住了。這類的記憶力減退,和年紀增長的老化現象有關,稱為健忘症。

認知障礙症的病因

1.    腦血管性
指中風(“腦出血、腦梗塞”後遺症等腦血管障礙),有中風病史,並有健忘、眩暈、頭痛、耳鳴、肢體麻木等症狀,隨中風的再發作而症狀加重。此外雖然腦機能低下,但各種大腦能力衰退
卻不同步。即使記憶力嚴重衰退,但人格與判斷力仍可保持為其特徵。早期患者有治愈可能。

2.    阿爾茨海默病
由 於病因尚未確定,預防及治療手段也不明確。腦組織萎縮、腦細胞壞死為病理表現的認知障礙症。常由健忘開始,計算能力低下,漸進地長者會對自己的年齡,現在 的位置都記不住。逐漸地有性格變化,判斷力喪失,生活不能自理。至此長者在家中照護會有困難。50~60歲即可發病,80歲以上者為多。

3.    其他腦疾患
腦外傷、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癲癇,腦炎等。

4.    家族遺傳傾向

5.    心理因素:孤獨不安、抑鬱等。

6.    全身狀況因素:臥床不起、脫水、聽覺、視覺能力衰退、營養不良,有害金屬如汞鋁等囤積、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帕金森氏症等。

7.    環境急劇變化因素:遷居搬家,親友死別,入院等。

以 上的病因中,血管性及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障礙症治療很困難。而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或甲狀腺機能低下引起的認知障礙症症狀是可以治療的。因此判斷病因可以決定 治療方針,對於可治療的應及早針對病因治療,有可能治癒。有近七成的長者是由阿爾茨海默病和腦血管性疾患引起的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的7大規律

1.    記憶障礙:
新近發生的事情記不住,曾經歷的事情也會完全忘記。越親近的人面前症狀越明顯:對於照護者等經常接觸的人症狀很明顯,對於不常見的人反而症狀不很明顯。往往使照護者產生“病情比自己接觸到的要輕”的錯覺。

2.    總認為自己沒錯:
錢包忘記放在何處了,其實沒丟,也會認為一定是被人偷走。而且本人會堅信自己的判斷沒錯。

3.    正常狀態與認知障礙症交互出現:
特別在發病早期,正常狀態和認知障礙症狀態交互出現。有時會發生態度突變的情況,讓周圍的人感到困惑。

4.    固著性強、對於同件事執著不已:
注意一件事後,總也不能從中脫出。比如有尿便失禁後,心裡總也放不下,反而失禁加重;只穿一件衣服,不願更換等。

5.    事實本身忘記了,只剩感情殘留不忘:
發生的事很快忘記,事發當時的感情卻殘留在心裡。因失敗而自責的感情會長時間存在,不信任感會越來越強烈。

6.    症狀的出現方式沒有規律:
症狀的出現方式並無一定程式,往往表現的行動反映了長者的人生經歷。認知障礙症的出現有些規律。瞭解此類規律對於照護者很重要。但是這些規律出現因人而異,照護者應當靈活理解和把握。

認知障礙症不同症狀的對策

認 知障礙症長者會特有種種異常行為。因為長者本人並不自認為是病態,對他指責批評抱怨不會有效果。有時還適得其反,加重病情進展。重要的是心平氣和地解釋, 讓長者接受。如果一個人應付不了,可借助家人和近鄰的協助。因此事先要把家有認知障礙症長者的情況告訴親戚和近鄰,使大家有精神準備配合。

1.    被害妄想

“隔壁著火了”、“有人放火了”等被放火的被害妄想。“親近的人偷了我的東西或錢財”,或者“好幾天也沒讓我(長者)吃飯了”等被害妄想。本人信以為真,並且感到很害怕。

對策:因為長者不是有意說謊,所以照護者如果簡單否定長者,反而使他越發興奮。應當首先使長者安靜下來,讓他安心。要表現出認真傾聽他的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綜外電合報導】新冠疫苗話題在台灣不斷討論度極高,不論是郭台銘計畫購買輝瑞BNT疫苗,或中央流行指揮中心購買的牛津AZ或莫德納,一直都有人再探討,如果不同平台疫苗混打會發生什麼事,英國牛津大學副教授Matthew Snape研究發現,混打疫苗副作用風險大增,研究論文刊登在醫學期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整理報導】國產疫苗完成2期,即可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引起爭議,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接受部分媒體採訪,另與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談話,刊登於媒體後,昨(2)日透過生策會發布聲明,清楚闡述理念,全文如下。 「安全」與「有效性」是施打疫苗最重要的關鍵課題,去年疫情緊急需求下,各國陸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隨著新冠疫苗陸續進口、分配到各縣市進行規劃性施打作業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孕婦,特別是在第一線承受感染風險、執行防疫工作的醫護或警消同仁,會想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以及打了疫苗會不會對自己或肚子裡的寶寶造成不良的影響。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北長庚醫院婦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台灣新冠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截至6月2日累計9,389例確診,許多人擔心自己是否染疫。然而,新冠肺炎以無症狀與輕症居多,如果有症狀該怎麼辨別?根據疾管署《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目前個案回顧研究指出,SARS-CoV-2 冠狀病毒患者症狀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