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 PC:120-130 PLA約50
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
俗稱寶特瓶、市售飲料瓶、食用油瓶等
60-85
高密度聚乙烯(HDPE)
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等,如清潔劑瓶、牛奶瓶等
90-110
聚氯乙烯(PVC)
透明的塑膠容器,如清潔劑瓶、糕餅盒、蛋盒等
60-80低密度聚乙烯(LDPE)
塑膠袋
70-90聚丙烯(PP)
一次性飲料杯、果汁瓶、豆漿瓶、免洗餐具等
100-140
聚苯乙烯(PS)
養樂多瓶、免洗餐具、冰淇淋盒、泡麵碗等
70-90
其他類(OTHERS),如包括美耐皿、ABS 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壓克力)、聚碳酸酯(PC)、聚乳酸(PLA)等。
PC:嬰兒奶瓶、運動水壺
PLA:一次性飲料杯、沙拉盒、蛋盒等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塑化劑,又稱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柔軟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劑,最普遍被使用的塑化劑為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化合物,例如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塑膠透過添加塑化劑製成各種軟硬度、韌性之塑膠製品,而塑化劑較常被添加於質地柔軟的聚氯乙烯(PVC)塑膠製品中,像是PVC保鮮膜、PVC軟墊、雨衣、水管等,但並非所有塑膠製品都含有塑化劑,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寶特瓶即不添加塑化劑。
手搖飲封口膜會釋出塑化劑到飲料中?目前市面上手搖飲的封口膜主要使用材質有二種,為聚乙烯(PE)及聚丙烯(PP),這二種材質在加工製程中不會添加塑化劑,所以不會有塑化劑釋出的問題。
塑膠瓶裝水放置車內或曝曬太陽會釋出塑化劑?塑膠瓶若為PET、PE、PP等不含塑化劑之材質,即使放置車內相當時間也不會有塑化劑溶出問題。但陽光及高溫的確有機會造成塑膠材質劣化、分解而導致單體或添加劑等小分子釋出。除了注意塑膠瓶本身使用之材質外,也應盡量避免日光直曬或於高溫環境中使用。
塑膠袋裝熱湯或塑膠杯在盛裝飲料時會釋放出塑化劑,可能造成環境賀爾蒙危害,最終影響到安全?並不是所有塑膠製品均含塑化劑,但仍建議避免塑膠類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長時間接觸高溫之食品,以維護食用安全。
目前適用於食品容器塑膠材質中,可盛裝食物進行微波加熱之材質為5號聚丙烯(PP)材質,耐溫較高 (約130℃)且耐酒精、酸鹼,其他材質不建議盛裝熱食與微波加熱使用,以避免使用過程中有釋出毒物質之風險。
推薦閱讀:破解飲食迷思 微波加熱食物有害嗎?
「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是引用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在1988年所發展出來的塑膠辨識碼(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目前為世界通用的辨識碼。塑膠辨識符號包含了三個順時針方向的箭頭,形成一個循環狀的三角形,並將編碼包圍於其中,分別編上1-7號,代表著七種不同的塑膠材質。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
相關推薦
濃咖哩贈麻豆新樓醫餐點 感謝之情濃郁如咖哩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位於官田的濃咖哩餐廳贈送麻豆新樓醫院餐點50份,老闆除了感謝2年前其女兒在麻新醫院住院期間受到醫護人員細心照顧外,尤其疫情已持續1年多,對於每位醫護人員仍堅守崗位,十分感動,想用自家的手作咖哩為醫護人員打氣。 院方特意安排由當時的主治醫師江培華出面接受致贈,老闆一見到江...
閱讀詳情 »疫苗接種站×成大×柳營奇美醫持續受理掛號預約BNT第1劑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12期第二階段今(27)日中午12時截止預約,為加速提升市民保護力,臺南市仍持續受理12歲以上民眾於各大疫苗接種站、成大醫院及柳營奇美醫院預約接種BNT疫苗第一劑,接種期程為10月28日至10月31日。 衛生局說明,接種站報名期間自今(...
閱讀詳情 »健檢揪肝腫瘤 9成民眾驚「根本沒徵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胡先生65歲身體硬朗,參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的腹部超音波篩檢活動,意外發現肝有性質不明腫瘤和5.5公分囊腫,他很訝異表示平時根本沒有任何徵兆。在這次活動147位參加者中,異常人數多達132人,比例將近9成,其中更有12位檢查出性質不明腫瘤,年齡分布從40歲到65歲都有,...
閱讀詳情 »神隱二天後「王必勝道歉了!」 臉書吐心聲:已向家人說明祈取諒解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遭爆與小15歲的護理師發生婚外情,桃色負面新聞重創形象,連日神隱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今(27)日傍晚在臉書po文道歉了!除了表達深深的歉意和自責之外,也強調「我已向家人說明清楚,並祈取得諒解」。 至於外界關注王必勝的職務要不要調整?中央流行疫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