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調理體質助頻尿婦改善餘尿和血尿 泌尿道感染中醫有解

調理體質助頻尿婦改善餘尿和血尿 泌尿道感染中醫有解

【NOW健康 賴以玲/台中報導】家住台中、現年55歲的林女士長年為反覆泌尿道感染所擾,也因為擔心出門頻尿,總是限縮活動範圍,雖然抗生素療程結束後尿液檢查已無細菌,卻仍有頻尿、下腹悶痛等症狀;加上停經後,每次泌尿道感染都會出現血尿,令她相當緊張。透過中醫以八正散合蒲黃、藕節治療1週後,林女士症狀明顯改善,讓她終於能放心出遠門。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瀞瑩表示,患者半年來泌尿道感染已經發作4次,雖然最後一次感染服完2週抗生素後,尿液檢查已無細菌,但持續有頻尿症狀;此外,每當喝水量少一點,就感覺排尿不順,甚至伴隨痠澀、痛感,下腹部經常悶痛。也因為害怕憋尿,養成每30分鐘就需要小便1次的習慣,讓她不敢出遠門;而頻繁的夜尿導致她長期失眠,尤其感染時出現的血尿,更讓她相當擔心。


重視辨症論治 祛除邪氣也能照顧正氣


黃瀞瑩表示,中醫治療感染症,不在於病毒、細菌的微生物觀點,而是重視辨症論治,審查病因病機,除了祛除邪氣的影響,還要照顧正氣。例如透過「解表法」治療退燒,恢復衛氣流通,讓免疫系統能夠對抗、排除病原;「化濕法」能通利水道,調暢氣機,使小便能恢復順暢,改善小便無力及餘尿感。


此外,利用「涼血法」穩定血液循環,改善小便灼熱、血尿,並能安定心神,最後,以「滋陰法」來恢復陰液的消耗,以潤燥、潛陽,減少身體的燥熱,降低復發的機會,可在疾病的後期調養扮演重要角色。


觀察症狀舌脈 歸納病因才能對症治療


以林女士為例,結合症狀及舌脈,可以歸納出濕熱蘊結下焦且熱傷血絡,應先以八正散合蒲黃、藕節來治療,以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林女士在服藥1週後明顯感到症狀改善。


黃瀞瑩提醒,血尿是一個必須謹慎看待的問題,結石、感染、發炎、癌症都可能導致血尿,若出現血尿,務必先前往西醫就診,接受相關檢查評估,以排除結石與癌症的疑慮,接著安心透過中醫調理體質。根據林女士的病情,從停經與病程切處,中醫的理血、涼血法會是後期調養重要的治療方針。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3餐「手搖飲搭麵包」吃不膩! 健檢發現已糖尿病前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秋冬寒冷的氣溫,使得暖暖的溫泉成為民眾的最愛,許多旅遊書和網站,更宣稱泡溫泉能改善關節疼痛、美白肌膚、促進血液循環兼治皮膚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李孟穗表示,泡湯能治療的皮膚病,以疥瘡較有醫學根據,其他皮膚病則有待商榷。提醒民眾,不當泡湯可能反而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一名70歲林老太太,三個月前開始出現記憶衰退的情況,不但記不住親友的名字,甚至忘記回家的路,開始出現步態不穩、走路步距縮小,導致她經常跌倒受傷;就醫經臨床與影像檢查後,並經「腰椎穿刺腦水體外引流測試」,確認為交通型常壓性水腦者後,透過「腰椎腹腔腦水引流」手術治療,記...

閱讀詳情 »

曾幾何時,引以為傲的桃花臥蠶竟然成了困窘眼袋?擁有一雙清澈如水的雙眼是所有女人的夢想,隨著時間流逝,美麗的雙眸也會變得無神,此時如果出現了眼袋,更讓狀況雪上加霜,從此電眼美女的稱號再也與妳無關,究竟臥蠶與眼袋的差別有多大?又該如何分辨兩者? 臥蠶?眼袋?傻傻分不清楚 Emily從小就有一雙迷人電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產婦若能坐好月子,不但能獲得良好休息,也能讓身體補充營養,盡快恢復體力;因此,產後調理特別重要。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阮膺旭指出,主要是因產婦在分娩時,出血量多,加上腰痠腹痛等症狀,使體力耗損,有些產婦甚至因此氣血虛弱,這時就必須透過坐月子時期,幫助身體恢復原來狀態。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