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諾羅病毒來襲!單週11萬人腹瀉就醫 近4週傳83起群聚

諾羅病毒來襲!單週11萬人腹瀉就醫 近4週傳83起群聚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身為學生的你,身邊有人因為腹瀉請假嗎?或是有人在FB提到自己感染「病毒性腸胃炎」拉個沒完呢?因為諾羅病毒正在偷偷入侵大家的生活!疾管署表示,上週(2月20日至2月26日)因腹瀉就診的人多達11萬人,且近4週(1月24日到2月19日)發生83起腹瀉群聚通報。疾管署提醒,勤洗手與注意飲食,才能防範「病從口入」。


因腹瀉就診人數上升 單週11萬人就診、群聚感染頻傳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昨(3)日表示,國內近期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群聚事件檢出病原體以諾羅病毒為主,請民眾留意飲食安全與手部衛生,如有嘔吐、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及落實生病在家休息;餐飲旅宿業者務必加強環境衛生管理,並留意員工健康狀況,如有疑似症狀者請立即暫停工作,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在上週(2月20日至2月26日)腹瀉的門診、急診之就診累計11萬783人次,較近2週就診人次略升(第7週〔2月7日到12日〕及第6週〔1月31日到2月5日〕,分別為109,522、109,289),低於近年同期,往年連假後易出現腹瀉就診人次上升;另全國近4週(1月24日到2月19日)共接獲83起腹瀉群聚通報,以餐飲旅宿業及校園通報案件為多,病原體檢出陽性案件計49起,檢出諾羅病毒為主的案件有46件,佔94%。


諾羅病毒襲腸胃 病從口入要小心


疾管署指出,病毒性腸胃炎傳染力極強,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經由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常見症狀為腹瀉、嘔吐,並可能伴隨發燒、頭痛、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通常症狀會持續1至10天。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感染的致病菌,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物量等因素,均會影響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


疾管署呼籲,有效的預防方法為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務必正確洗手,做好個人防護;烹製菜餚應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並請旅宿及餐飲業者務必落實廚房及廁所等環境的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特別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有疑似症狀,特別是食品從業人員應在家休息,至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避免傳染他人。


更多NOW健康報導
▸視網膜剝離比想像中常見 200度超廣角眼底照相揪病灶
▸男大生騎單車滑倒撞斷門牙 即拔即種植牙不讓缺牙漏風

相關推薦

一名60多歲的男性是典型的巴金森氏症,不但出現手抖、肢體僵硬等症狀,走路也變得遲緩且動作反應都隨著變慢;鹿港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致霖指出,40歲以上的巴金森氏症盛行率是千分之1至2人,症狀還會伴隨嗅覺異常、自律神經失調、睡眠障礙等。治療藥物上,目前已能針對補充腦部因神經退化而缺乏的多巴胺,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一名65歲婦人,手掌出現疼痛現象,且幾個月來慢慢演變成食指會卡住,且無法伸直,尤其早上起床症狀更為嚴重,雖有服藥且接受推拿針灸,但仍無法有效改善,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患者的手掌遠端靠近第二指基部處有壓痛感,且有顆粒狀物隨手指活動,確診為扳機指。扳機指或腕隧道症候群多...

閱讀詳情 »

8月2日,山東青島城陽的1歲男童腋窩下方長了個小疙瘩,就像是被蚊子叮咬,3日晚上卻因此住進了重症監護病房。  (圖片翻攝自aiweibang ,下同)記者從醫院瞭解到,經過兩次手術治療,目前男童狀況穩定,但尚沒有脫離生命危險!     一個小疙瘩引發休克 6...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父親節來到,不少民眾計畫吃大餐慶祝佳節,不過,為了替父親的健康著想,可別讓卡路里超標了!根據衛福部97到99年健康危險因子監測調查發現,台灣各地區18歲以上男性過重和肥胖盛行率為47.6%,顯示出近半數的男性有體重過重和肥胖的情形。楊梅天成醫院營養師陳美玉建議,飲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