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讓父母去住安養院是「不孝」?于美人:觀念不改,是要逼死小孩嗎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于美人日前在「什麼道理?」節目上討論到老後照顧問題,擁有一對龍鳳胎子女的于美人有感而發地說:「我也提倡到機構照護。」

她甚至表示,自己人生最後10年時,也要去住安養機構。理由是「這一照顧就是10年、20年,我人生最後的10年,剛好是她人生最精華的10年,我從小栽培她長大,為了就是讓她展翅高飛、鴻圖大展,然後我最後的10年綁住她人生最精華的10年,我這一路的栽培是什麼意思呢?」

讓父母去住安養院是「不孝」?于美人:觀念不改,是要逼死小孩嗎

不想綁住孩子的于美人要選擇什麼樣的終老方式?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35歲才生小孩,到了70歲,女兒才35歲,正是她人生最好、最精華時刻,如果將時間完全綑綁在我人生最後的10年,要她照顧我,我覺得真是沒有道理的事情。

「孝順」應要重新解釋

少子化時代  觀念要與時俱進

現在少子化,如果是獨生子女,假如有婚姻,一個人要照顧自己父母、對方父母4個老人⋯⋯,不是孩子不願意做,是根本不可能做到。除非,他是大企業家,有能力幫家中每位老人找一個看護。所以,是該改變觀念的時候了,不改變,難道要逼死小孩嗎?

所以,我年老時會選擇到養老院,我可以自由選擇要養老的地方,而不是被送去,這就跟換房子一樣的道理,我只是換一個地方住而已。

可能有人覺得讓父母去住安養院是「不孝」,但是,傳統孝順的定義應該要重新被解釋。過去,社會有大家族支撐,彼此可以互相照顧,但現在處於少子化時代,觀念也要與時俱進。

一直以來,我認為「久病床前無孝子」不應該是一個諷刺,而是一種體諒與了解,因為(父母)久病,真的很難要求(要有孝子出現)。我認為,所謂的孝順是父母年老時,他們和我們都能將日子過好。

只要在他們臨終前10年好好被照顧,那麼讓誰照顧有什麼關係呢?這是我要提倡的信念,一直講一直講,慢慢形成共識,就能破除背負不孝的壓力,也是放過自己的小孩。

過去10幾年,我接觸過如門諾醫院或其他老人團體,幫助他們募款,同時也從國外案例發現,在養老機構中也能提供被照顧得很好的服務,所以我對年老時到機構生活並不排斥。

我認為人老時,還是要維持一種人我互動往來的關係,跟同年齡層的人聊天,推薦我們同時代的歌曲等等交際,而不是讓外傭推著輪椅帶我到公園。

50歲就要考慮老年

不放手才自私  把承擔留給自己

人在50歲左右就要開始考慮面對老這件事。我40多歲準備換房子時就想到有可能在這裡度過老年,也意識到小孩長大,代表未來有天他們會出去,我要自己過生活,所以要開始準備了。

所以我不會買有階梯的樓中樓,裝潢時,從門口到浴室,輪椅都能通行,在整體設計時就要想到以後。另外,很多父母都拚命準備教育基金,沒有考慮到自己的養老基金。其實,孩子讀到大學後,就應該為自己養老存錢,到老時才有所保障,清爽無負擔。

不放手才自私,放手其實是把更大的承擔留給自己。只要女兒加倍幸福,就是對我最大的報答,而不是因為不孝的觀念被霸凌、被道德綁架。

我只要臨終時最後吃進的那口食物是甜的;如果我失智,不要騙我說我喜歡吃花生口味,其實我愛的是芝麻;死後喪禮桌上奉飯要用鼎泰豐的炒飯,而且要加醬油,無論多貴都要加。這些我都交代好了,遺囑也立好了。

我不會忌諱談生死,有次我還問女兒:如果我離開,最懷念我的會是什麼事?她回答:牛肉麵、滷肉飯⋯⋯種種食物名稱。其實我是把問題丟給她,希望這些懷念能留給她,成為她的力量支持。每個人終究都要離別,只能祝福對方到美好的地方,如果有來生,再遇見時,才會讓更好的自己與對方再相見。

在高齡化的台灣,照顧者比被照顧者更早倒下,不再只是家庭內部的家務事,而是社會共同問題。

(閱讀全文… http://bit.ly/2mz9tU8 )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188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主管無能,只會搶功勞? 「只出一張嘴」其實是一種能力

「韓貨一年比一年難賣!」競爭激烈、斷貨快...東大門闆娘「賣韓貨」8年秘辛

自己租的停車位被別人停走,到底該怎麼辦?

7年級生投資美股ETF,一年只做兩件事 5年獲利300萬元

柯文哲:我說他死了,他就死了 醫師的生死告白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隨著本土疫情不斷擴大、確診個案數爆炸式新增,居家隔離「一人一室」已經不夠用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6)日下午宣布即日起放寬居家隔離規定,雖然仍以「一人一室」為原則,但不再要求必須使用獨立的衛浴設備,同時如果家戶中所有同住者皆為隔離者,也可以同一戶隔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再起,但這一波中央防疫態度似乎已從過去的「清零」逐漸轉向「共存」,傳出民進黨內討論與病毒共存,正是在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的參選鋪路?對此,陳時中今(6)日下午回應強調,疫情裡面,大家不要跟選舉連在一起,防治疫情這是一件專業的事情,也是我們現在認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疫情仍在爆炸式新增,確診數字天天創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35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81例本土個案及78例境外移入(27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不但單日本土個案281例再創這一波疫情以來的新高,且光是...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營養學會(AND) 小明與太太結婚已有一年,原本夫妻兩非常享受兩人世界,但隨著周遭的朋友都已經有寶寶,兩人默默開始覺得有個小孩可以增加家庭熱鬧氛圍,正著手開始備孕計畫!夫妻兩人要怎麼準備呢?美國營養學會教你備孕前,可從飲食方面調整,讓媽媽及寶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