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買錯輪椅壓迫薦椎長褥瘡 專家:選對輔具避免2次傷害

買錯輪椅壓迫薦椎長褥瘡 專家:選對輔具避免2次傷害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50歲陳先生因車禍意外而腦部損傷,四肢無力,必須長期使用輪椅,但他罹患糖尿病,循環不好,長期下來薦椎處受到壓迫,迫出現1個2公分乘2公分褥瘡,久久不癒,且一摩擦就痛,苦不堪言。


對於行動不便的肢體殘傷者及年長者來說,輪椅是唯一代步工具,藉由輪椅可自由移動和參與社會活動。不過三軍總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科主任蔣尚霖說,採購輪椅時必須謹慎,不是越貴、功能越多就最好,而是應該適合自己,否則容易出現後遺症。例如,久坐且壓力不平均,就容易產生褥瘡。輪椅不符身形,就可能導致的脊椎側彎和胸椎後彎。再者,操作性不佳,必須持續用手推輪椅,就會導致肌腱炎、腕隧道症候群和三角肌僵硬等。


如何挑選輪椅?蔣尚霖建議,應先參考患者身體狀況、症狀特徵、身材尺寸以及使用目的。不過,受限於經濟因素,國內機械式輪椅的需求仍大於自動輪椅。


選擇輪椅時,首先注意座位寬度,最好寬度比臀部最寬處多1英吋(約2.5公分);在高度上,要比腳後跟到膝蓋後側的距離還要多2英吋(約5.1公分)。至於座位深度,則要比膝蓋後側到臀部後緣的距離少1到2英吋,靠背高度則是上緣最好在肩頰骨下方2英吋,乘坐者的胸椎才不至於過度前彎;而扶手高度應為臀部底面到肘關節的距離,方便站起時施力。


食藥署醫粧組科長蔡文偉指出,機械式輪椅在國內屬於第1級醫材,民眾挑選時,應該考量尺寸、操作性、重量、外觀,還必須顧及安全性,瞭解輪椅疲勞強度測試等數據。為了讓民眾安心,食藥署自今年7月29日起,要求機械式輪椅的性能安全及結構強度須符合國家標準CNS14964-8、ISO7176-8或其他同性質相關標準。


另外,選購機械式輪椅前,應先尋求專業醫療人員診斷、諮詢及評估,選擇符合需求的產品,並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學習如何正確、安全地使用機械式輪椅,才能避免產生2度傷害。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國40萬名無症狀B肝帶原 發生肝硬化高風險不自知
▸減重藥「沛麗婷」恐致癌 食藥署廢除藥物許可並下架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入春季節日夜溫差大且經常下雨,讓空氣溼度提高,許多人開始出現咳嗽、打噴嚏、流鼻水或鼻塞等症狀,誤以為是感冒,看診後才知道是空氣潮溼造成塵蟎和黴菌孳生,入侵鼻腔導致鼻子產生過敏症狀。除了可使用空氣清淨機協助降低空氣中的過敏原,中醫師黃慶雲建議,鼻過敏患者應積極治療,否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年僅50歲的陳媽媽(化名)手部腫痛了好幾個月,看了國術館、吃了醫師開的止痛藥都沒有用,最後女兒帶她到免疫風溼科看診,才知道自己罹患了類風溼性關節炎;雖然接受了治療但效果不佳,後來透過醫師申請生物製劑,病情才逐漸好轉,目前也順利重回職場工作。   嘉義基督教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正值45歲壯年的阿卡(化名)與父親一同租住在海線偏鄉的老舊房屋。在從事木材工人與派遣保全期間,因為職災、不正常的作息、過勞,以及糖尿病纏身之故,阿卡在幾年內先後失去兩隻小腿,最後也失去了工作。 「阿卡的電動輪椅」 家寶基金會專案補助 在生活陷入困頓之際,偏偏父親中風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李爺爺高齡99歲,有糖尿病、慢性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半年前,他的左腳第2根指頭出現1個小傷口,雖曾就醫卻遲遲無法痊癒,甚至開始發黑、行走困難,外觀的改變令他抑鬱不已。某天,李爺爺因開始呼吸困難被送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室,醫師評估他除了心臟問題外,還有肺部感染、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