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起身困難、走路越來越慢… 女高中生車禍送醫才知肌肉萎縮上身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起身困難、舉手無力、走路晃易跌倒,如果你也有這些症狀,快檢查!一名高中女生就陸續出現腿部無力、背部疼痛等不適,而且走起路來還越來越慢,原本以為只是太累,但慢慢地,居然連站立都有困難,到處就醫仍遲遲無法找出原因,直到出了車禍送醫,才正式確診為肢帶型肌肉萎縮症,找出雙腳肌肉日漸萎縮的元凶。

罕見神經肌肉疾病類型眾多,臨床症狀又相似,國內門診經驗,不少病友多半不知道該看哪一科,最常見在各大醫院診間流連數年仍找不到病因,不但身心俱疲,也延誤治療時機,造成肌肉功能受損而難以恢復的遺憾。

耕莘醫院病理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理事長陳燕麟本身就是肌萎症病友,他提醒,民眾只要一出現疑似肌肉無力症狀,應及早至神經內科求診,視情況進一步進行基因檢測,才能及早確診,並選擇適合藥物或照護方式。

陳燕麟說,罕見神經肌肉疾病在發病初期的症狀都很相似,例如肌萎症、龐貝氏症,都是因先天基因缺損或變異,導致肌肉細胞功能逐漸喪失,出現肌肉萎縮無力、起身或站立困難、走路越來越慢甚至走不動的情形。

其中,肌萎症是一群多樣性肌肉退化性疾病的統稱,根據影響部位分成不同類型,目前國內盛行率約萬分之1,推估全台約有2300人罹病。

可以自我檢測一下,陳燕麟建議,若出現起身困難、舉手無力、走路搖晃、容易跌倒等疑似肌肉無力的症狀,可以先做些平日較感吃力的動作自我檢測,例如快速蹲下起立或一次踩跨2、3階樓梯,若與同年紀者比較後發現肌肉功能較差,就該及早就醫。

陳燕麟指出,目前肌萎症已可透過基因檢測抽血來確診罹病類型,過往檢體必須送到國外檢測,費用昂貴,但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精進與普及化,現已可在台灣檢驗,費用也有下降,雖然仍需自費負擔,但部分病友協會或組織有提供檢測補助,有助減輕患者及家屬的經濟壓力。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飛台「毒班機」一機13印尼移工全染疫! 超級傳播者指向她

搶救大使!駐美代表處驚爆9人確診 指揮中心急視訊蕭美琴教防疫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大腸瘜肉就是等於大腸癌?血便是大腸癌唯一徵兆?只有老年人才會有大腸瘜肉?以上答案皆非,您答對了嗎?台灣癌症基金會公佈大腸癌最新調查,針對22歲到49歲的年輕族群,進行「大腸癌與大腸瘜肉認知」,結果顯示竟有8成認知錯誤。其中受訪民眾有6.8%患有瘜肉,以此比例推算,台灣可能將近有71萬年輕人恐有瘜肉。...

閱讀詳情 »

三大營養素:蛋白質、糖類、脂肪,到底糖尿病友該如何吃呢?Mary一張圖報你知~   蛋白質:應佔總熱量10-20%。 醣類:需依照檢查數據而定,聽從醫師指示,避免食用過量。 脂肪:應佔總體熱量的20%,其中反式脂肪是完全不可以攝取的。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應接近總熱量的10%,飽和脂肪不超過總熱量的7%...

閱讀詳情 »

老話說得好,是藥三分毒,如果生病了就想起用藥片來抱佛腳,那不如在日常飲食中多吃下面幾種食物,今天小編來告訴你,有些食物不僅有健康保健的作用,甚至還可以治病。偶爾吃一次效果不明顯,長期吃一定會有效哦。 1、天然補腎藥-山藥 山藥的保健功效是很多藥材都沒法代替的,向來有"白人參"之稱,具有補肺、健脾作用...

閱讀詳情 »

在這次的萬人網友問卷中發現,亞洲女性對於牙齒的需求雖不是第一順位,但均都有固定的比例需求,這次我們特別邀請台灣的美女牙醫講師潘韞珊醫師,來為大家說明傳統與快速牙齒矯正技術的精進以及對於整體輪廓線改善的關聯性。 美容牙醫學的微整新風潮 擔任台灣美容牙醫學專業講師的潘韞珊醫師表示,早期的美容牙醫學指的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