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跌破眼鏡!婦癌治療副作用 最新調查:年輕人竟比老年人嚴重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抗癌,千萬不要以為年輕就是本錢!國內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調查發現,高達92%台灣癌症病患有癌因性疲憊(CRF)問題,且最新一項針對婦癌患者的研究更發現,因癌症治療而產生的癌疲憊狀況,竟然以「21到59歲」的青壯年、中年族群,其嚴重程度遠高於「逾60歲」的老年族群,顛覆了以往一般人觀念中的老年人罹癌治療的副作用會較高。

這一項研究由高雄長庚與嘉義長庚的婦癌研究團隊執行,2年下來追蹤累計200名的婦癌患者,結果發現,超過50%的患者飽受癌疲憊困擾,當中更有36%已達中重度程度。

今年50歲的林女士就是一例,日前不幸確診卵巢癌,必須接受化學治療,不過身兼公司要職的她,罹癌後還得兼顧治療與工作,但化療引發的極度疲憊副作用,讓她身心俱疲,化療療程進行不到一半就逼近累垮,一度無法負荷,總想延後回診,所幸及早透過運動與藥物,改善疲憊狀況。

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副教授蔡景州表示,癌疲憊絕非「多睡覺」就可以改善,就像叫失眠的人多睡覺是沒用的!必須透過臨床治療指引來因應。醫界目前主要依據「癌因性疲憊症之臨床治療指引」的評估量表,當疲憊分數小於4分,屬於無疲憊與輕度疲憊階段,可透過非藥物治療來預防或改善,包括運動、睡眠衛生、營養處置等,然而,一旦超過4分以上,則建議同時再加入藥物治療,包括精神刺激藥物、蔘類、類固醇藥物、黃耆多醣注射劑等。

三軍總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林宜欣表示,造成癌疲憊的原因不只一種,像是腫瘤本身就會造成癌疲憊,當中又以後期的癌症,機率較高;此外,臨床觀察發現,化療更是造成癌疲憊的一大主因,常常治療一次,就虛弱地得躺上好幾天,待漸漸恢復後,又得緊接著面對下一次療程,導致很多患者因而對治療產生恐懼,選擇延後治療或拉長治療週期,反讓治療效果打折。

癌因性疲憊症(CRF)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定義為疾病。蔡景州強調,一旦發現在一個月內,連續兩周「感到明顯的疲累、缺少活力、或需要增加休息,且與近期活動程度不成比例」,無論是醫師或癌友,都得高度警覺,可能已有狀況,需要即時因應。

蔡景州說,就連常被認為副作用較小的標靶藥物,也會引起癌疲憊,他曾收治一名卵巢癌的女性,服用標靶藥物後嚴重疲憊,從原先的周周爬山健行,累到連家門都出不了,甚至得降低劑量,最終透過國內核准的適應症藥物治療之後,體力才恢復正常,標靶藥物的劑量也重新順利的加上去。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白內障手術20年「限量」管制走入歷史! 健保取消醫師每月40例審查門檻

Omicron、中研院個案內外夾攻 輪到就打!陳時中宣布全民開打第三劑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愛美是每一個女人天生追求的,而妳有想過,透過意識改造、轉換信念,也可以讓自己恢復好身材嗎? 這位漂亮又年輕的Angela現為【Angela的神奇世界】的創辦人,在Youtube分享許多意識創造的她,過去從感情還有意識改造著手,並用科學的理念去教導意識課程,她投身意識創造課程多年,曾在紐約華爾街律師事...

閱讀詳情 »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35歲陳先生,日前自騎單車環島旅遊後,出現兩手麻痛,手部精細動作無力。雖至診所做頸部牽引治療,一個多月仍未見改善,因此至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求診,經安排神經電學檢查,診斷為單車手麻痹,即所謂的手腕尺神經損傷。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復健部林樞寰醫師表示,近年來,騎自行車運動已經...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延燒,多國展開疫苗接種,不過台灣也有簽約購買的英國牛津AZ疫苗不斷在他國傳出有副作用,暫停施打消息頻傳。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指出,有3類狀況不可施打AZ疫苗,分別是「對疫苗所含成份過敏者」、「施打第一劑AZ疫苗後出現急性嚴重過敏反應者」、「18歲以下青少...

閱讀詳情 »

桃園市衛生局今天宣布,桃園6家醫院自即日起調整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篩檢自費金額,一般件由原本每件新台幣6千元調降至5千元,費用皆包含掛號、診察、採檢、檢驗及檢驗報告費。桃園市衛生局表示,因應國際COVID-19疫情延燒,民眾因緊急狀況、工作及出國求學等因素,申請自費採檢需求也增加;依據嚴重特殊傳染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