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躲病毒瘋「高山旅遊」卻一路痛暈吐… 上山前不能忘的預防性藥物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病毒威脅環伺,既然出不了國,人多的地方又不該去,不少台灣民眾休假時開始往戶外跑,尤其是高山旅遊近來蔚為風潮,不過,千萬要注意高海拔疾病可能帶來的危險,臨床就有初次挑戰登山的女性,因為登山前沒有先服用預防性藥物,一路隨著海拔,出現頭痛、頭暈、嘔吐等症狀,敗興而歸。

藥害救濟基金會就特別為計畫至高山旅遊的民眾,整理出預防高海拔疾病發生及用藥小撇步,提醒民眾在出發前依個人健康狀況,做好行前醫療諮詢,及服用高海拔疾病預防藥物,留意早期症狀,才能減少發病的可能性及嚴重性。

撇步1:行前就醫諮詢
登山可強化心、肺、血液功能,增進個人體力及耐力,但隨著高度增加,大氣壓力逐漸下降,吸入的氧氣也隨之變少,當身體無法適應低氧、低壓的環境時,可能引起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等高海拔疾病。尤其是本身有慢性疾病、氣喘、懷孕或心臟疾病等情形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於行前4至6週,由醫師依其健康狀況,做專業風險評估或身體檢查,做好事前預防與開立備用藥品。

撇步2:特殊族群需告知相關病史及過敏史
高海拔疾病的預防或治療因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常見用藥包含:acetazolamide、nifedipine、tadalafil、sildenafil、dexamethasone等。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計畫出遊的民眾,尤其是本身有藥物過敏史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等特殊族群,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師病史及過敏史,遵醫囑指示用藥。

撇步3:上山後時時警覺緩慢爬升
除了用藥預防外,建議登山民眾飲食盡量以低脂為主,避免食用會產氣的食物及吸菸、飲酒等行為;慢慢提高上升的高度,讓身體適應高地環境,放慢速度,注意保暖,隨時注意自身及同行隊友的身體狀況,以降低高海拔疾病的發生風險。

撇步4:留意高海拔疾病早期症狀
若登山時發生:頭痛伴隨頭暈、噁心、嘔吐或虛弱等一個以上症狀時,可能已患急性高山症;一旦發生步態不穩、意識變化或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情或許已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此時若沒有妥善治療及處理,則有致死的風險,登山民眾若有以上症狀宜及早下山。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防缺藥變囤藥「採購藥品禁令」來了! 食藥署限制醫院、藥局叫貨量

老公兒子全都老菸槍「天天噴毒氣」 婦連咳2周已是肺腺癌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健康保「胃」戰,第一步得根除幽門螺旋桿菌,遠離胃癌風險。(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根據國健署的統計,每年約新增3700人罹患胃癌,且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胃癌的成因複雜,但國健署分析強調,在胃癌的危險因子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重...

閱讀詳情 »

不少人偏好使用中藥調理身體,若有長期服用中藥的需求時,該如何保存藥材以免變質呢?中西醫師陳至奐醫師表示,中藥材建議以冷藏存放,科學中藥應放在陰涼、乾燥處,若是湯劑則最好當日煎煮、當日飲用,以確保藥材的新鮮度。  長期以中藥調理身體時,更應留心藥材存放環境,以確保中藥材與中藥方的品質!陳至奐醫師提醒,...

閱讀詳情 »

大陸從今年8月1日起停辦來台自由行的G簽,各省市陸客團來台限額也大致確定,移民署申辦入台證的大陸客數目明顯下滑。而以往透過自由行方式來台灣從事醫美諮詢與療程的大陸消費者現在都只能望台興嘆,不過在今年邁入十五週年的佳醫美人卻絲毫不受陸客限縮的影響,原因在於不單只做大陸消費者,而是深耕其他地區,例如港澳...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紀沈廷/綜合報導 這一年來,不知道為什麼世界各地的企業都傳出遭到駭客攻擊,而且各種領域都有,而且根據國外調查,今年光是在美國當地就有600多個政府、教育或醫療機構感染勒索軟體,當中還以健康醫療業者災情最是嚴重。 來自奧地利的資安業者Emsisoft近期公布了美國今年前三季的勒索軟體調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