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輕忽糖尿病 小心要你命!

輕忽糖尿病 小心要你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糖尿病不只影響個人健康和生活,近年人數更呈爆炸性激增,造成醫療龐大花費,由於糖尿病在全球已颳起風暴,世界衛生組織(WHO)更將2016的「世界衛生日」主題訂為「打敗糖尿病」,提醒民眾千萬別輕忽。

 台灣每一小時就有一人因糖尿病而死亡

「糖尿病最可怕的就是併發症!」糖尿病特色診所院長陳宏麟醫師指出,台灣糖尿病患者超過180萬人,每年約有一萬人死於糖尿病,相當於每一個小時就有一人因為糖尿病而死亡。許多民眾對糖尿病仍存有相當多迷思,例如可能不吃甜食,但仍有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像暴飲暴食、愛吃高熱量食物,或缺乏運動習慣等,都容易讓糖尿病悄悄找上你。還有一些患者誤認為血糖稍微高一點還好,不痛又不癢,但等到併發症出現才控制,身體已難回到原點。」

 血糖自我監測未落實 嚴重併發症恐致命

46歲的小吳因暴瘦、沒有食慾來求診,經確診罹患糖尿病,但工作忙碌讓他忽視糖尿病的危險,平常沒有按時吃藥,飲食也沒有控制,不到三年視神經發生病變,造成左眼失明。陳宏麟醫師說,糖尿病患者有在家定期測血糖的比率平均不到25%,血糖自我監測對糖尿病患非常重要,如果未落實,可能高低血糖變化不自知,不只造成併發症,嚴重可能會致命!

 做好血糖管理 維持數字達標

糖尿病的血糖管理要從「藥物」、「飲食」、「運動」及「血糖監測」四大面向同時進行,其中做好「血糖監測」更是糖尿病治療監控的第一步。不過每天扎針可能會引起患者喪失耐心,陳宏麟醫師提醒,現在是講究精準醫療的時代,監控血糖也可以更聰明,建議採用醫界積極推廣的SMART聰明檢測(配對血糖測試),讓患者了解剛剛所吃的食物對不對,以及食物的攝取量是否正確,詳加記錄後交給糖尿病照護團隊進行評估,做為調整「藥物」、「飲食」、「運動」的參考,進而改善血糖數字維持達標。

 精準測量血糖是重要關鍵

現已有新型血糖機提供糖尿病患更精準測量血糖,陳宏麟醫師建議選購技術精準度誤差在3%至5%的高階精準型血糖機,並符合2013年版ISO 15197國際標準認證的血糖機較有保障;另外具2次採血功能的新型血糖機,可在血液不夠時補足血樣再做第二次測試,不浪費試紙,提供民眾更好的健康及經濟保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6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現代人常有頭痛症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廖祥琳表示,以中醫論治頭痛,不只考慮患者發作原因,緩解當下頭痛的不適感,也會進一步去追察病患的體質狀況,希望藉由體質調整,達到減少頭痛的嚴重程度及發作頻率。診斷與治療原則為先區分外感或內傷頭痛;廖祥琳指出,臨床上很常見頭痛發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黴菌原本就存在我們日常生活環境之中,藉由呼吸運動被吸入鼻腔並附著在黏膜,通常不會造成疾病,但這些寄生黴菌,在某些情形之下,也能從單純無害的寄生迅速進展到致命的疾病。開業醫診所醫師巫剛肇指出,當鼻子構造異常,例如長鼻息肉或慢性鼻竇炎時,鼻腔的清潔運動受到阻礙,使得原本附著的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手麻是生活中常出現的問題,發麻不外乎手部的血液循環受影響,或是手部神經受到壓迫,有些是疾病預兆,有些則是生活習慣的警鐘;開業中醫診所院長鄧正梁指出,手麻最常見的是「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鋼琴家手」,是常見的職業病,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3到10倍,常會夜間痛醒,初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50歲男性有左耳反覆流膿的問題,有次更因掏耳朵掏太深導致耳膜穿孔,加上洗澡時不小心左耳進水,促使症狀反覆發作,演變成慢性中耳炎,經由微創內視鏡耳膜修補手術治療後,傷口小,患者也逐漸恢復健康。患者原本得知要接受傳統耳朵手術,必須把耳朵掀起,一直婉拒治療,但因症狀加劇,直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