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 基因檢測找出治療新選擇

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 基因檢測找出治療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衛福部109年統計,攝護腺癌高居男性國人10大死因第六名,好發於高齡男性。當癌細胞轉移後,病人大多會接受荷爾蒙治療,也就是所謂的去勢療法,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後,去勢療法就會逐漸失效。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吳文正醫師表示,針對轉移性去勢療法無效的攝護腺癌,目前已有標靶藥物,臨床上能有效延緩疾病惡化、提升病人整體存活率。精準療法的出現,可幫助BRCA基因突變的轉移性攝護腺癌病人重新強化治療目標,也為部分病人在化療之前提供新的治療選擇。隨著基因檢測與定序技術進步,醫師可找出突變的癌症基因(BRCA/HRR),擬定適合的治療策略。攝護腺癌精準療法如同治療道路上的加油補給站,將能給予病人支持,幫助他們更充滿信心,勇敢前進人生目標。

找出突變基因 標靶藥物可用於轉移性病人

根據衛福部最新2018年癌登資料,逾32%的攝護腺癌病人在確診時,就已經進入轉移階段,此時切除局部並無法解決問題,通常會使用荷爾蒙治療與化學治療兩大類別,然而接受荷爾蒙治療的病人在經過一段時間後,癌細胞可能產生抗藥性,使藥物逐漸失效,出現去勢抗性、去勢療法無效的狀況。對於曾接受新荷爾蒙藥物治療後卻惡化的病人來說,在過去,就只剩下化學治療與荷爾蒙標靶治療的選項,隨著精準醫療趨勢發展,透過癌症基因檢測,醫師可依據突變的基因進行治療,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生物標記物標靶治療,即為PARPi,將PARPi應用在突變的基因,使癌細胞失去修復功能,導致癌細胞死亡、降低疾病惡化風險。

吳文正醫師分享曾有一位病人,是一名教授,剛退休本來該是準備享福的時候,卻被診斷出攝護腺癌,然而在病人積極配合接受治療之下,至今已獲得控制持續追蹤治療超過15年!相信在攝護腺癌治療精準醫療的標靶藥物出現後,更能夠重新強化其治療目標,幫助病人延長存活時間。藉此,吳文正醫師也呼籲病人能保持積極心態遵循醫囑,透過醫病溝通,觀察疾病治療的狀況,醫師會提供病人專業建議與更多的治療選擇。也提醒家屬能陪伴病人一同回診了解治療新選擇,給予支持,迎接未來的新曙光。

及早進行基因檢測 擬定治療策略

目前國外臨床研究中發現整體攝護腺癌病人中,帶有突變基因者約佔10%,突變基因可能造成細胞修復問題,因此國際上治療指引也建議轉移性攝護腺癌的病人更需要注意家族病史。吳文正醫師表示,隨著基因檢測與定序技術進步,建議病人可以主動詢問醫師,評估基因檢測的需求,並且考慮在術後,及早做組織檢體檢測,待透過檢測報告的結果,找出腫瘤突變的癌症基因,擬定適合的治療策略,才不會錯過理想的治療時機,積極達到治療目標,讓健康不攝腺。

【延伸閱讀】

小黃運將射精有血 竟是「攝護腺癌」作祟!

吃海鮮大餐腿痛誤認痛風 竟是晚期攝護腺骨轉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03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疾管局公布今年第2例境外移入麻疹確定病例,為一名11個月大男嬰隨父母赴大陸探親,回台後出現感冒發燒症狀及結膜炎,確疹為麻疹,經隔離治療已康復出院,衛生單位已持續追蹤這段期間內139位接觸者,以防擴大傳染。疾管局呼籲,年滿1歲的嬰幼兒應儘速接種MMR疫苗,尚未接種則盡量避免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國人生活及飲食習慣日漸西化,偏好高油、低纖維飲食,造成國內罹患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逐年增加。亞東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謝佩穎醫師表示,許多民眾出現初期症狀時,經常渾然不知而忽視,或是不願造成家人負擔及耗費時間在醫院接受治療,而選擇隱忍,待劇烈疼痛才趕緊就診,卻往往因此錯失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根據宜蘭縣衛生局統計,今年春節急診就醫總人數達8183人次,平均每日就診計909人次,比去年春節期間平均就醫1147人次略減;春節9天連續假期,診所多數停診,緊急醫療救護率低,感冒又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腸胃疾病次之。衛生局長劉建廷表示,為因應春節9天連續假期民眾緊急醫療需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70多歲的陳老太太,患有糖尿病多年,下半身總是感到疼痛,卻始終隱忍,一日與子女談天時,臉色突然沉重,出現痛苦表情,孩子這才發現事態嚴重,追問下,才曉得母親已承受這樣痛苦一年多,子女原本希望藉脊椎手術改善,但術後仍無法減輕疼痛,半年前經由醫師建議,透過脊髓電刺激療法治療,才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