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近半數人喝酒後易臉紅、頭痛 原來是因為「它」引起

近半數人喝酒後易臉紅 頭痛 原來是因為「它」引起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近半人口喝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宿醉等症狀,又稱為酒精不耐症,主要因缺乏酒精代謝酵素所導致,且亞洲人因特有的基因變異,導致比例高於白種人;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酒精不僅會引起不耐症,長期有飲酒習慣,也可能埋下對健康的傷害,甚至造成社會及家庭各層面的負擔。

無酒精飲料取代酒品 降低罹病風險

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去年最新研究指出,喝酒容易臉紅的人,不僅會提高罹患癌症風險,也會加速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因此唯有節制飲酒,才能有效降低罹病風險;王英偉署長指出,防疫期間也是響應「台灣無酒日」運動的最佳時間,除了可以無酒精飲料代替酒類飲品,民眾也可分享「台灣無酒日」運動的健康概念給您所關懷的親人朋友,並切記勤洗手、戴口罩,適時用酒精乾洗手,減少飲酒入口。

孕婦應避免喝酒 保護胎兒健康

若仍非喝酒不可,可根據「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的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1罐啤酒,女性不超過半罐啤酒,尤其懷孕期間或準備懷孕的女性,則應避免喝酒,才能保護胎兒健康;國民健康署表示,響應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及台灣酒害防治協會自108年起發起的「台灣無酒日」運動,就是希望呼籲國人一起防制飲酒危害。

防疫期間調整配酒習慣 響應無酒行動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資料,去年因酒駕肇事死亡人數達149人,換句話說每2.5天即有1人因酒駕死亡;王英偉署長呼籲,飲酒危害多,還會埋下罹患癌症、失智等200多種疾病,甚至降低免疫力,提高病毒感染後發展為重症的風險,因此趁防疫期間,減少聚會或共餐的機會,可藉機調整聚餐配酒的習慣,一起響應無酒行動,也對自己健康多份保障。健康醫療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延伸閱讀】

血糖控制好,新冠肺炎不驚慌 醫師建議糖友這樣做

對抗新冠肺炎 中醫藥提升肺功能是強項

超前部署! 為準媽媽量身定制胎兒檢查與溫柔生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1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小的時候看著姐姐戴著耳釘自己好羨慕,但是小時候的自己很怕疼,所以放棄了打耳眼的念頭。長大之後儘管有很多什麼激光打耳眼啥的,自己還是不敢嘗試!因為身邊的朋友有的耳眼腫,甚至變臭。那小編就帶大家梳理下,耳洞為什麼會變臭,以及我們應該怎麼注意保護耳洞。 一、為什麼耳洞會變臭 有耳洞的妹子不少。剛打耳洞的...

閱讀詳情 »

1當歸雞蛋 當歸調血,是治療女性疾病的良品。配合紅糖雞蛋吃,效果更好,口感風味不錯,值得推薦。食材:當歸15g、雞蛋100g、紅糖30g   2薑棗糖茶 薑糖茶和紅棗,日常食用調理功效非常好,尤其是在治療痛經方面非常有效!食材:大棗6個、生薑1塊、紅糖1勺、水適量   3當歸羊...

閱讀詳情 »

血管遍布人體,是輸送血壓和完成營養物質轉換的重要“管道”。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血管會自然衰退老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但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註意科學飲食,改進膳食結構,加強體育鍛煉,便可清理和保護我們的血管,能讓血管更年輕、更健康! 小白菜 = 保持血管彈性 = 小白...

閱讀詳情 »

(僅為示意,圖片翻攝自百度圖片)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在黑色素瘤微信交流群中,病友們的鼓勵和幫助也是小沈的精神支柱。 「大病面前做到心如止水並不容易,所以,要允許自己偶爾心傷。努力、堅強、堅持、樂觀,沒準就能看見新的曙光。」這是沈慧玲在微博中寫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