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近視雷射新科技 如何選擇適合近視手術方式?

近視雷射新科技 如何選擇適合近視手術方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台灣是近視王國,將近千萬人有近視的困擾,近視比例高居全球第一!雷射近視手術發展20年以來,目前有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PRK、雷射原位角膜塑型術LASIK、皮下雷射角膜塑型術LASEK,以及經上皮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TransPRK等,而每種雷射近視手術各有優缺點,民眾該如何選擇呢?

選擇雷射近視手術 2原則先考量

眼科診所院長廖家慶指出,市面上充斥著各式各樣雷射近視手術方法,常讓民眾搞不清楚。簡單來說,雷射近視手術可根據雷射切削角膜的深淺,以及有無製作角膜瓣手術進行分類,LASIK、LASEK為有瓣膜手術,而PRK、TransPRK是不掀瓣膜手術,經由評估病患的眼睛狀態及工作需求,即可選擇適合的雷射近視手術方法。

雷射近視手術解析  各有優缺點

廖家慶院長指出,雷射近視手術方法各有各的優缺點,LASIK、LASEK優點是術後較快達到最佳視力,且異物感不明顯,缺點是發生角膜瓣相關併發症風險高,由於傷害神經多,因此較易有乾眼症,以及眩光現象。而PRK、TransPRK優點則是可避免角膜位移及感染併發症,且術後角膜穩定度更高,保留更厚的角膜基質,降低了度數回退及圓錐角膜風險,也降低乾眼和夜間眩光機會,缺點則是術後較慢達到最佳視力,且較有異物感。

消防人員工作危險性高 新式TransPRK手術較適合

廖家慶院長曾收治一名近視600度的消防人員,因工作需要經常出入火場、上山下海,配戴眼鏡出勤總是相當不便,到診間尋求雷射近視手術改善,考量病患的工作性質較危險,眼睛遭受撞擊風險的可能性也較高,建議選擇術後角膜穩定性高的新式TransPRK手術較為適合。

這名消防人員聽從建議接受新式TransPRK手術,術後等待約一週的恢復期,視力慢慢回到1.0,他對於能夠擺脫眼鏡的不便,感到相當滿意,也大大提升工作上的便利性。

新式TransPRK手術不掀角膜瓣 角膜穩定性高

廖家慶院長說明,新式TransPRK手術由於不須掀角膜瓣,只削弱角膜結構僅約5至10%,大幅增加術後角膜表面精細度,讓上皮癒合速度加快,能夠避免許多角膜瓣併發症,以及降低術後發生角膜膨出、位移,圓錐角膜、球狀角膜的機會,減少感染發炎、視力降低;若使用TransPRK可同時治療角膜表層不規則,再搭配7D眼球追蹤系統,由於可以零接觸且更精準,能大幅降低角膜損傷及術後眩光,而且經由SmartSurfACE技術,增加術後角膜表面的精細度,也改善了傳統PRK手術疼痛及恢復期長的缺點,在角膜厚度適合的情況下,還可重複施作手術,因而逐漸成為近年來全球最推崇的雷射近視手術方式。

視力恢復快、疼痛感低 LASIK手術較適合

廖家慶院長補充,雖然新式TransPRK手術的角膜穩定度高,但恢復期較長,約3至7天,一星期內視力才會逐漸恢復;若工作需求無法長時間請假,可以選擇術後視力恢復較快、疼痛感較低,且不需頻繁回診的LASIK手術。

術前完整謹慎評估 術後按時回診追蹤

廖家慶院長強調,目前雷射近視手術技術相當成熟,安全性及後遺症都大幅降低,建議病患術前須接受過完整且謹慎評估,術後按時回診追蹤,復原期間按時點眼藥水,避免從事水上活動及出入空污環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4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七月以來,氣溫逐日飆升!醫師提醒,酷夏防暑應謹記「通風、遮陽、補充水份」三要訣,並減少中午前後在戶外停留的時間、多喝水、做好防曬。特別是嬰幼兒、老人、孕婦、肥胖、慢性病及代謝症候群患者,以及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的民眾,都是中暑好發的高危險群,應提高警覺。台北市振興醫院急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肝癌位居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二位,主要致病原因為慢性B肝與C肝,而血清病毒的濃度和肝細胞癌的發生機率密切相關。榮陽團隊研究證實,健保給付慢性B肝患者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政策,可有效減少3倍肝癌發生風險,防護效果顯著。此項重大研究成果也已刊登於胃腸與肝臟學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台南市有位老婦人,日前在養護中心接受照護時,背部竟長了十公分褥瘡,家屬質疑照護不當,因而到該中心丟雞蛋抗議!高齡化社會來臨,使得因病失能而長期臥床的情形也越來越多,以致容易產生褥瘡的困擾;其實,在照護失能病人時,除了定時幫病人翻身,避免褥瘡出現外,氣墊床輔具的使用,也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據統計,每6名中風者,就有1名為心房顫動患者。全台約有20萬名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超過一般人3倍以上。醫師建議患者,必須規則服藥才能降低中風機率。為此,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推出「心凝守護卡」,期望患者確實填寫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用藥紀錄表,避免忘記服藥而發生中風的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