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樣吃魚傷肝臟

這樣吃魚傷肝臟

許多人吃飯時,常常會先大魚大肉飽餐一頓,到最後才吃點主食。其實這樣對身體的危害很大。 首先,空腹吃魚會浪費蛋白質。

魚肉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低於2%,而蛋白質含量卻高達15%以上,脂肪含量也偏高。如果飢餓時大吃魚肉,肯定會讓蛋白質直接分解轉變成能量,而白白被浪費了。

其次,空腹吃魚會增加肝腎負擔。

蛋白質直接轉化成能量,在分解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含氮廢物,增加肝臟和腎臟的負擔。因此,只吃魚肉不吃主食的做法,不但浪費了蛋白質,更增加了人體排毒的壓力。 最後,空腹吃魚還可能增加痛風的危險。

空腹時胃酸的酸度比較高,同時沒有碳水化合物的幫助,魚肉蛋白質分解不完全,會造成尿酸增加。而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就可能誘發痛風或加重痛風患者的病情。

如果此時再加上啤酒,更是會“雪上加霜”。 因此,吃魚時一定要搭配含碳水化合物豐富的食物,比如饅頭、米飯等主食。最好是粗雜糧如雜糧饅頭、窩窩頭等。如果再搭配蔬菜,營養就更均衡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梅志銓報導)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蔡永杰醫師指出,台灣女性進入更年期,常出現肌肉痠痛、失眠等問題,熱潮紅比率較低,目前多使用荷爾蒙改善更年期症狀。不少女性擔心荷爾蒙治療容易致癌,蔡永杰理事長特別說明,根據最新研究顯示,慎選品質優良的黃體素、動情素,不但不會增加乳癌風險,還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打從小孩呱呱墜地開始,身為父母都想給他們最好的照顧。東元綜合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古彥男表示,,餵食問題常是新手爸媽最先要面對的。純母乳哺育永遠是最好的答案,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民國103年的台灣地區,2個月以下小孩的純母乳哺育率為62.3%,6個月以下則為45.8%,皆高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今(2017)年第5例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女性空服員,個案4月8日出現發燒、口腔疱疹,9日全身出疹,10日就醫,由醫院採檢通報後居家隔離,經檢驗於12日確診為麻疹;個案於潛伏期間曾至法國、新加坡、中國大陸北京、杭州及泰國曼谷等地,故研判為境外移入病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市售各廠牌的鮮乳味道都不同,有的喝起來濃純香,有的嚐起來奶味較淡、口感清爽,究竟原因是什麼呢?專家指出,生乳經過殺菌、包裝製成鮮乳,不同的殺菌方式、溫度及時間,不僅決定鮮乳的風味,同時也影響營養價值。 不同殺菌方式 影響鮮乳風味、營養 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系教授陳明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