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種情況真「藥」命?!除了過量,還有交互作用的風險

這種情況真「藥」命?!除了過量,還有交互作用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在107年3月底達到14.05%,正式宣告邁入了「高齡社會」,而高齡長者因多種慢性疾病,除了服用藥品的數量為一般年輕人的五倍外,再加上身處令台灣驕傲的醫療健保體制下,就醫的方便性與可近性,讓我們的長者常因不同疾病而在不同的醫院找不同科別的醫生看病,容易造成重複醫療的情況,伴隨而來的重複用藥與多重用藥,更是造成了一些需正視的嚴重問題。

多重疾病多開藥 用藥方式要正確

高醫藥學部王雅玲主任解釋,首先就是醫療資源的浪費,依據健保署的估計,國人一年至少有193公噸,約5億顆藥被回收丟棄,且此項調查並未涵蓋基層診所與社區藥局的藥品回收量,實際被浪費掉的藥品數量與狀況是更加嚴重的。再者就是對於病人身體的危害了,當高齡長者在不同醫院找不同科別的醫師看診時,因多重疾病的考量,不同的醫師所開立的處方極易造成彼此藥品的重複。

根據健保署的統計,最容易重複服用的藥品依序為高血壓用藥、高血脂用藥、糖尿病用藥、抗思覺失調用藥、抗憂鬱用藥、以及鎮靜安眠藥等,大多是屬於慢性病治療用藥;而重複服用藥物,除了會有服用過量藥品的情形外,還有潛在的藥物交互作用、更多的藥物副作用、以及肝腎器官更多的負擔與傷害等。

自行購藥要說明 整合門診可服務

王雅玲主任說明,要避免重複用藥與多重用藥,除了需依賴醫師開藥時的留意,藥師給藥前的藥歷檢視外,病人與家屬的主動參與才是根本解決重複用藥的關鍵;所謂的主動參與是指病人或家屬在就醫時,應主動告知目前正在服用哪些藥品,提供完整的用藥清單是最能確保用藥安全的作法。

為維護自身的健康,千萬不要任意要求醫師多開藥,才能避免重複用藥,並珍惜有限的醫療資源。王雅玲主任說明,至於家中的藥品較多時,可善用有日期標示的藥盒工具進行分類管理,除了可提醒按時服用外,也可避免服用過量或吃錯藥。除了要留意藥品的開立與保存外,民眾的就醫習慣也可改為選擇整合型門診,提供長者就醫的方便性與安全性。

【延伸閱讀】

痛到無法工作!類風濕性關節炎全方位照護 降低未來失能

助患者挺進移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納健保

婦人長期腰痛腿痠 竟是肺癌骨轉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2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有吃健康食品的習慣嗎?尤其受到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也讓市面上各類標榜調節機能與補充營養的產品日漸增多。食藥署表示,為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與權益,若業者標榜為健康食品,在上市前就得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查驗登記,且須提供科學證據佐證產品的安全性及保健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中報導】家住台中、現年55歲的林女士長年為反覆泌尿道感染所擾,也因為擔心出門頻尿,總是限縮活動範圍,雖然抗生素療程結束後尿液檢查已無細菌,卻仍有頻尿、下腹悶痛等症狀;加上停經後,每次泌尿道感染都會出現血尿,令她相當緊張。透過中醫以八正散合蒲黃、藕節治療1週後,林女士症狀明顯改...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新竹報導】詹先生因糖尿病問題長期在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代謝內分泌科看診,他相當注重血糖及飲食控制,所以對於該院營養室開辦的糖尿病團體衛教課程都積極參與,每次課程中皆主動提問,也幫其他病友解惑。因COVID-19疫情因素,對於暫停團衛課程感到可惜,便詢問營養師是否可持續舉辦互動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心房顫動的電燒為侵入性治療,手術過程當中可能發生不預期的狀況,心臟內超音波全程監控,在併發症發生的第一時間就能及時發現、及早處理,而不會在嚴重到影響血行動力學才發現,安全性的提升也是心臟內超音波即時影像的優勢。 心臟內超音波全程監控手術狀況 及早偵測併發症 心房顫動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