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通勤族有「布口罩」在手就不怕! 食藥署實測3材質可擋8成細菌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邊真沒有醫用外科口罩,通勤族有「布口罩」在手就不怕!全台口罩產能還來不及全民需求的當下,食藥署今(25)日公布最新研究發現,只要是使用不織布、活性碳或可防PM2.5材質的「布口罩」,其實細菌過濾率可達到80%以上,足夠通勤族自我防護之用,是另一個選擇。但到醫院仍建議戴醫用口罩。

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是在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例行疫情記者會上發表這項測試發現,強調「布口罩」的防護力足夠日常通勤所需,近日也會錄製宣傳影片向全民宣導。

吳秀梅說,食藥署是在近日蒐集市面販售的「布口罩」送到專業機構逐一進行檢測,發現材質是關鍵,中間只要有不織布、活性碳或可以防PM2.5的材質,細菌過濾率都能達到80%以上,她指出,測試還顯示,即使經5次水洗都不影響效果。

國內法規規定,醫用口罩的細菌過濾率至少要達到95%以上,才能取得醫材許可證,而外科口罩為了因應手術狀況,還多了防止血液噴濺、抗燃燒等功用。

吳秀梅強調,雖然「布口罩」不可以違法宣稱有過濾細菌效果,但建議民眾若只是日常搭公車、捷運的通勤需求,可以「布口罩」取代一罩難求的醫用口罩來自我防護,且可以清洗後重複使用。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一人「全程押陣」帶回血友病母子 陳時中比讚的護理師來頭不小

拉警報!國內最小11歲確診學童「寒假跑補習班」 同班孩子來自各校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醫藥記者 梁少珊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統計顯示,2020年乳癌已經首度超越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對民眾的健康危害難以忽視。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乳癌篩檢量比去年同期減少17.4%。 而國內女性得到乳癌的年紀,比美國年輕。根據最新癌症報告,更多年輕女性受到乳癌折磨,不到50歲...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輔具對年長者與行動不便者來說相當重要,市面上的輔具百百種,功能和價格都不盡相同,在挑選時須注意要符合需求者目前的狀況,另外也可選擇具有調整功能的輔具,以符合服務使用者不同階段的需求。 金門縣衛生局表示,目前本縣民眾申請輔具的管道有3種:(1)金門縣衛生局之長期照顧輔具服...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記者朱麒鼎/綜合報導 台灣進入「肥胖時代」!疫情後「變腫病毒」肆虐,國健署統計:45歲以上有 5 成的人過重過胖、腰圍超標。為了減重塑身,近年來全球刮起了健身風潮,根據統計,2023年全球健康瘦身市場規模將突破5兆美元,而網路調查發現:健身者中,逾五成最想瘦的部位是小腹和腰。皮膚科醫師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