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肺阻塞死亡人口超越新冠 戒菸保肺護健康

潘以泓 / 台北報導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發布之全球十大死因第3名,每年奪走約300萬人生命,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為109年台灣十大死因第8名,每年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其中因COPD死亡將近5000人;另,研究顯示,約9成COPD患者是因「吸菸」引起,且被診斷為COPD患者中仍有4成還在吸菸。為呼應2021世界COPD日,主題為「Healthy Lungs– Never More Important」,國民健康署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共同呼籲在新冠肺炎(COVID-19 )後疫情時代,除注重防疫外,更應重視肺部的健康。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強調「戒菸保肺護健康」,戒菸及遠離二手菸是預防及治療COPD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一分鐘登階」自我檢測肺阻塞風險程度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之呼吸道阻塞,使得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的疾病,由於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不良,病患會出現「咳、痰、喘」的症狀。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長表示,生活中常見的菸害、空汙、粉塵等皆是COPD的危險因子,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為提升民眾對COPD的認知,於106年發展「一分鐘登階」評估COPD風險,鼓勵民眾自我檢視肺部健康,即1分鐘登階30-50階屬中風險,須持續注意肺部健康;1分鐘登階未達30階屬高風險,建議儘早至醫療院所檢查。今年並邀請咳痰喘患者票選出與「咳痰喘/呼吸困難」感受最相近圖像,呈現喘不過氣的視覺印象,最終以「肺阻塞像隨時身處在汽機車廢氣中,讓人喘不過氣」讓民眾最有感。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疾病委員會林慶雄副院長指出,肺部功能一旦損傷幾乎無法逆轉,提醒只要有出現咳痰喘症狀持續三週以上,並常暴露於危險因子(如廢氣、空汙、菸害)的族群,應儘早至醫療院所安排進一步肺功能及X光檢查,及早發現與治療。

20年菸齡COPD病患 戒菸一圓運動夢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小組召集人古世基主任表示,最新調查發現,逾4成(41%)不認識COPD之外,有近五成(46.4%)出現持續三週以上的「咳、痰、喘」等疑似COPD症狀也不會尋求醫療協助,甚至逾九成(98%)曾出現咳、痰、喘等症狀者有口罩「罩」不住的問題。

古世基主任並分享有一名菸齡超過20年的66歲病患,在退休前為了應酬每天抽2包菸,退休後開始出現「咳、痰、喘」症狀,起初認為是老化現象,甚至還當成一般感冒而不以為意,直到症狀持續近一個月,尤其遇到天氣變化時感覺呼吸更急促,不僅難以運動,連日常生活都受到影響才就醫,在醫院的安排下接受肺功能檢查,被診斷為COPD合併過敏體質,於是在醫師的鼓勵之下戒菸,並積極配合藥物治療,輔以持續進行肺復原運動,讓肺功能獲得改善,運動耐力也明顯提升,現在已能盡情投入最愛的游泳,一圓退休後的運動夢。

戒菸護肺 多元管道

新冠肺炎讓大眾對肺部健康意識抬頭,而COPD病人感染新冠肺炎後重症比率較非COPD者高〔4〕,做好自我肺部健康管理是關鍵。戒菸是遠離COPD的第一步,政府積極推動戒菸服務,歡迎利用國民健康署免付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全國約3,500家戒菸合約醫事機構(醫院、診所及藥局)的戒菸服務,或洽各地衛生局所,透過專業、安全又有效的戒菸方法,能早日脫離菸癮,找回健康。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藝 編譯 說起維生素D,人們對它的印像大多都是維持骨骼強壯,增強人體對鈣離子的吸收能力。特別是對於幼兒和老年人來說,補充維生素D是一件大好事兒。不過近日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維生素D對人體健康而言並不都是積極影響。 丹麥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血液中維生素D水平的高低與患癌症病的風險有關...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藝 編譯 蠟淚樣骨病,也稱蠟油樣骨病,在臨床及影像學上,它屬於罕見且原因不明的骨質硬化性疾病。照影上的表現是單側肢體骨質硬化,骨質硬化形態如蠟油樣向下滴注狀,故得名「蠟淚樣骨病」,該疾病的臨床表現在早期並不明顯,但隨著病情惡化加重,可能會出現局部疼痛、關節腫脹、單側肢體增粗變形及...

閱讀詳情 »

彙整整理/春霓、摘自/《100歲的我,人生不勉強:阿嬤醫師的心靈雞湯,看似不方便的事,其實對自己正好》(高橋幸枝著/三采文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按:作者1916年出生於日本新潟縣,女校畢業後,幾經波折後,決心報考醫學系,並於1953年在東京開設自己的診所。現年102歲的她,站在...

閱讀詳情 »

彙整編輯/羽穗、圖片暨資料來源/豐聚室內裝修設計、張馨室內設計/瀚觀室內裝修設計、尚藝室內設計有限公司、映荷空間設計、幸福空間 【文/幸福空間】什麼樣的居家設計才是好的?對使用者來說,越住越舒適才是最重要的。當然,這不單指美麗的外表或實用的機能規劃,空間的動線配置尺寸,乃至於家具的大小等,都會潛移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