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進行試管療程一定能生下健康的寶寶嗎? 專家剖析迷思

進行試管療程一定能生下健康的寶寶嗎? 專家剖析迷思

【NOW健康 陳木森/台中報導】自2021年7月起實施《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案》後,僅半年時間,已有超過2萬對不孕夫妻取得補助資格;只是人工生殖成功率與「卵實力」息息相關,為使補助案效用最大化,養卵、集卵、借卵,儼然已是眾多求子媽媽的生活新常態。


醫師分享養卵秘訣 營養、檢測、維持好心情都很重要


茂盛醫院執行長李俊逸醫師,在「茂盛醫院小王子 李俊逸醫師」臉書專頁中分享養卵小秘訣:


▸適當運動、遠離電腦輻射、維持好心情。保持身體健康,輔以專業醫學治療調整,才能養出優質卵子與內膜。在食補方面建議為高蛋白質、堅果、大豆與葉酸,同時搭配EndomeTRIO子宮內膜3合1檢測,可找出胚胎植入正確時間點、並將內膜調整成適合胚胎著床的環境。再搭配醫師用藥,在內膜厚度大於6mm 的狀態下植入,才符合所謂「好卵子與好內膜」之條件。


▸適度補充營養品,為卵子提供養分;少吃止痛藥、不要暴飲暴食,以保持卵子活性。營養品中又以DHEA、Q10、維他命D3為主。DHEA用量1天 75mg,一般做成25mg,1天食用3次;Q10通常建議每天30mg;維他命D3則須至少1天吃足2000iu。


▸避免經期性生活,小心抗精子抗體。


備孕夫妻借卵借精不馬虎 備有完整資料庫降低遺傳疾病風險


若夫妻考慮以借卵借精方式進行人工生殖,院所是否有對精子、卵子庫建立數據,會大大影響是否能生下健康寶寶的機率。


李俊逸醫師特別叮嚀,「備孕夫妻在借卵借精時要注意,如果卵子或精子帶有跟你/妳一樣的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而且院所沒有針對這個卵子或精子建立完整資料庫,那寶寶患有單一遺傳疾病的風險,就可能有高於唐氏症發生的機率!」


婚前或孕前做遺傳疾病諮詢與篩檢 預防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


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之所以容易被忽略,是因為家族成員通常是無症狀的帶因者(即本身攜帶單基因突變,但無任何疾病症狀),因此備孕夫妻通常不會思考到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的可能性。


常見的單基因隱性遺傳病包含:血友病、甲/乙型地中海型貧血、X染色體脆折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遺傳性耳聾、威爾森氏症、蠶豆症等。


相較歐美,國人普遍缺乏於婚前或孕前做遺傳疾病諮詢與篩檢的概念,不論是否有借卵借精需求、是否正進行試管療程,所有備孕夫妻都需注意,即使家族中沒有人發病,若夫妻雙方是帶因者,只要帶到相同的隱性突變基因,寶寶還是有可能會患有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


李俊逸醫師補充提到,「以體染色體隱性疾病而言,寶寶患病的機率可能高達4分之1!且如果為重症疾病,將危及母親與胎兒的健康及生命。」


安心備孕、懷孕到迎接健康寶寶 茂盛醫院以科學嚴格把關


現在人工生殖醫療院所眾多,如何借精卵、或選擇就診院所,儼然成為備孕夫妻的一大課題。茂盛醫院與國際性檢測公司合作,透過CGT檢測的不同方案,為每一對借精卵的試管夫妻、或婚後孕前之備孕夫妻,把關檢測品質與數據庫,最高可篩檢出超過2千2百種疾病,為目前台灣最完整之單基因疾病篩檢。


若檢測報告指出下一代患有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也可透過茂盛醫院之實驗室,以PGT-M 檢測(舊稱PGD) 進行胚胎篩選,或於懷孕後透過絨毛膜採樣或羊膜穿刺進行確診,皆可有效預防疾病發生。


李俊逸醫師呼籲,「現代科學進步很多,不論是否有借卵借精需求、是否正進行試管療程,期許所有未來爸媽、或正進行婚後孕前健康檢查的備孕夫妻,都要考慮到單基因隱性遺傳疾病的可能性,才能安心懷孕與迎接健康的寶寶!」


更多NOW健康報導
▸青光眼會遺傳! 視野明顯變差就算眼壓正常也可能罹病
▸2021年10大疫苗新聞公布 前3名都與新冠病毒疫苗有關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醫師,您看我還能活多久?」、「接受治療會不會好?會不會復發?」羅東博愛醫院醫療副院長暨腫瘤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葉顯堂在門診中,常遇到乳癌病患很關心上述議題。他說,問題的答案往往因乳癌期數、亞型不同而有差異,尤其是PIK3CA腫瘤基因變異資訊,更有助擬定精準治療策略,對於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醫美診所最熱門的兩大非侵入式治療,非音波、電波拉提莫屬,兩者雖然都有免開刀、恢復期短等特點,但作用方式和治療深度卻大有不同,想改善鬆弛、紋路問題的民眾究竟該如何選擇?一起來看看醫美診所院長翁書賢的專業撇步。改善臉部鬆弛 筋膜層成關鍵醫美診所院長翁書賢說明,從皮膚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新冠疫情以來,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近視度數增加20-50度,有許多家長帶孩子配眼鏡,亞東醫院眼科部專任主治醫師翁紹維表示,挑選眼鏡之前,最重要的是先確定正確度數,才能避免配戴後引起的頭暈、噁心等不適,影響學習效果,建議找具有經驗的驗光師做散瞳驗光檢查,好的光學品質影像才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20)日空氣品質監測資料,中南部地區汙染物較易累積,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易偏高;高屏地區為「紅色警示」(對所有族群不健康)中部、雲嘉南地區為「橘色提醒」(對敏感族群不健康)。 國民健康署提醒中南部民眾,空氣品質不良期間,在室內適當地關閉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