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逾40歲50萬人罹患代謝症候群 3招逆轉糖尿病、心臟病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剛過完農曆年沒多久,因為大魚大肉、零食一口接一口,加上近來天氣忽晴忽雨,運動情形不理想,不少人都發現體重增加了,但這個時間點除了關心如何減重之外,國健署提醒,同時也須要留意代謝症候群悄悄上身。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指出,代謝症候群的5項危險因子包括:腰圍過粗、血壓偏高、飯前血糖偏高、三酸甘油脂偏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其中有3項或3項以上超標,即認定為代謝症候群。

問題在於,根據國健署2020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國人40歲以上過重或肥胖者,人數已經來到105萬人大關,其中5成以上的民眾有代謝症候群。

吳建遠警告,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得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心臟病是一般人的2到6倍。且根據研究發現,肥胖者及非肥胖者若長期體重增加都有較高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此外,長期體重增加同時也會影響三高(血壓、血糖、血脂)的控制。

國健署就提供3招防治代謝症候群,只要做好健康管理,可以一舉遠離代謝症候群:

第1招 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
選擇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的「三少一高」飲食原則,及養成每餐定時、定量的規律飲食習慣,另每天要進行30分鐘、每週達150分鐘的運動。

第2招 每天量體重及腰圍:
養成每天測量體重及腰圍的習慣,並維持健康體重及保持成年男性腰圍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小於80公分,若發現體重或腰圍控制不佳,應檢視自身飲食行為及運動量,適時調整避免代謝症候群找上門。

第3招 定期健檢監測血壓、血糖、血脂:
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40歲以上未滿65歲,每3年提供1次,65歲以上則每年提供1次),定期了解自身的血壓、血糖、血脂值,可及早發現代謝症候群相關問題,以能及早介入與控制。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複視、步態不穩、吞嚥困難」三大凶兆要注意! 恐是腦幹腫瘤

台灣人新罹癌一年增加破5千人 病急別亂投醫!62醫院治癌獲認證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病毒太狡猾,打過完整兩劑疫苗的「突破性感染」個案在台灣國境也越抓越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光是7到9月的境外移入個案當中,就有超過2成以上屬於「突破性感染」個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公布過...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鴻騰驚傳有一名研發工程師用集團研發中的試劑唾液快篩陽性,緊急通報,但後續兩次PCR檢驗卻又陰又陽,加上血清抗體檢驗為陰性,讓指揮中心昨只得宣布「暫不研判」為確診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下午公布最新判定結果,最終判定為陽性,...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行政院今(24)日在立法院再提出「3+11」補充報告,但爭議仍不斷,繼上午吐出「3+11和800條人命有什麼關係?」之後,曾說過為3+11負責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主持疫情記者會時,被媒體追問這句話是否是卸責時,態度仍然強硬,強調「硬要聯結要有證據」,...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台北報導 隨著本土疫情逐步降溫,各界期盼全國警戒能夠降回一級,早日恢復正常生活,這個希望得看3個指標!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明確表示,訂定一個相關的標準,大家比較有依據,目前方向,疫苗涵蓋率到了6成之後,陸陸續續還是會開放,但另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