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逾40歲50萬人罹患代謝症候群 3招逆轉糖尿病、心臟病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剛過完農曆年沒多久,因為大魚大肉、零食一口接一口,加上近來天氣忽晴忽雨,運動情形不理想,不少人都發現體重增加了,但這個時間點除了關心如何減重之外,國健署提醒,同時也須要留意代謝症候群悄悄上身。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指出,代謝症候群的5項危險因子包括:腰圍過粗、血壓偏高、飯前血糖偏高、三酸甘油脂偏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其中有3項或3項以上超標,即認定為代謝症候群。

問題在於,根據國健署2020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國人40歲以上過重或肥胖者,人數已經來到105萬人大關,其中5成以上的民眾有代謝症候群。

吳建遠警告,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得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心臟病是一般人的2到6倍。且根據研究發現,肥胖者及非肥胖者若長期體重增加都有較高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此外,長期體重增加同時也會影響三高(血壓、血糖、血脂)的控制。

國健署就提供3招防治代謝症候群,只要做好健康管理,可以一舉遠離代謝症候群:

第1招 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
選擇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的「三少一高」飲食原則,及養成每餐定時、定量的規律飲食習慣,另每天要進行30分鐘、每週達150分鐘的運動。

第2招 每天量體重及腰圍:
養成每天測量體重及腰圍的習慣,並維持健康體重及保持成年男性腰圍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小於80公分,若發現體重或腰圍控制不佳,應檢視自身飲食行為及運動量,適時調整避免代謝症候群找上門。

第3招 定期健檢監測血壓、血糖、血脂:
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40歲以上未滿65歲,每3年提供1次,65歲以上則每年提供1次),定期了解自身的血壓、血糖、血脂值,可及早發現代謝症候群相關問題,以能及早介入與控制。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複視、步態不穩、吞嚥困難」三大凶兆要注意! 恐是腦幹腫瘤

台灣人新罹癌一年增加破5千人 病急別亂投醫!62醫院治癌獲認證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肝斑是屬於臉上的深層斑,而長肝斑也不是因為肝功能有問題。肝斑之所以命名,是因為它在臨床上的表現,形狀就像是兩片煮熟的豬肝對稱地掛在臉上,且顏色也與熟豬肝色相似而得名;也有人說是像是蝴蝶翅膀的斑點。 醫師常說肝斑無法根治,主要是因為肝斑的形成原因為以下兩點:1. 體內毒素的累積(也就是西醫所說的「自由...

閱讀詳情 »

大家是否感受到,最近的氣溫有明顯的降低了呢?在這麼寒冷的天氣裡,很多人都不想離開溫暖的被窩,好不容易起床了,也不想用冰涼的水來進行洗漱。像大多數學生、上班族這樣時間步調比較緊湊的人來說,比較沒有心思或是時間去準備一盆溫水來做每日早晨的洗漱,而是使用水龍頭裡面流出來的"透心涼"冰水來洗漱。雖然每次接...

閱讀詳情 »

  一聽到檳榔,大多數人都會想到路邊辣妹們賣的檳榔,可以吐出紅紅的那種,那實際上,早在古代中國就把它拿來作為一種中藥材了! 常用來驅除蛔蟲、蟯蟲、絛蟲、鞭毛蟲等,或治療水腫、腳氣腫痛。檳榔含有檳榔鹼、檳榔次鹼及去甲基檳榔鹼、高檳榔鹼等生物鹼,以及縮合鞣質、脂肪油、檳榔紅色素、澱粉、樹脂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