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逾50歲肌少症風險近5成 跌破眼鏡!台男「老失肌」高於女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想要活到老、動到老,千萬別當「老失肌」!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今(4)日公布最新一份「台灣肌少症風險」與營養現況調查結果,發現50歲以上民眾有超過4成6有肌少症風險,且隨著年紀增長,風險越高;尤其,打破一般人「男性肌肉多所以肌少症風險較女性低」的錯誤迷思,調查顯示,男「失肌」比女多,不到2人就1人有風險。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是與亞培台灣合作,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9個月期間調查1322名、50歲以上民眾,以亞洲肌少症共識會指標作為風險評估基準,如舉5公斤有無困難、行走一個房間距離有無困難、從床椅起身是否困難、爬10階是否困難等,並透過食量變化程度、是否飲用均衡營養補充品、運動頻率等變因,調查台灣肌少症風險原因。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表示,調查結果,全台超過4成6的研究對象有肌少症風險,出乎意料的高;他進一步提醒,其實人一邁入40歲以後,肌肉便會以每10年平均8%的速度流失,40歲至80歲間可能高達40%肌肉已流失,得在年輕時超前部屬,才能留住肌肉。

調查也打破幾項迷思,其中之一就是男性肌肉多、肌少症風險低? 黃信彰強調是錯的!調查揭露男性風險(51%)其實高於女性(43%),且不到2人就1人具風險,與普遍認知截然不同。

員榮醫院醫療體系家庭醫學科醫師黎雨青分析,儘管男性因天生荷爾蒙關係,肌肉組成表現會維持的比較好,但隨著年紀增加,荷爾蒙改變,維持肌肉量更需要仰賴後天努力,其中關鍵,絕不只有運動,營養也是一大重點,想要增肌還需要確保是否均衡飲食,攝取充足的肌肉生成原料,否則隨年紀增長,肌肉恐會更明顯流失。

黎雨青指出,調查同時也打破國人對於肌少症風險與增肌的另一大迷思「隨年紀增長,吃越少越好」,因為增肌增免疫力不只需要運動,補充蛋白質也很重要,且挑選蛋白質時,重量更要重質,應首選好吸收蛋白質。

黎雨青強調,調查就分析受訪者近3個月內是否有非減肥,而是因食慾不振、消化問題、咀嚼或吞嚥困難等原因,導致食量降低,以了解食量與肌少症風險的關聯,結果發現,只要食量輕微減少,其肌少症風險就會從38%攀升至64%,顯示只要少吃一點,肌少症風險就飆升,若食量嚴重減少風險更激增至83%。

黃信彰提醒,隨著肌肉流失,行動力將逐漸退化,一旦進展成肌少症,臥床機率便會大幅提升,日常自理能力與生活品質直直落,還可能加劇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引起感染、肺炎等併發症,因此,除了銀髮族之外,40歲以後的民眾也建議開始注意肌肉流失,均衡飲食,加強營養及運動,維持充足肌肉量。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第三劑「加強針」該打誰?高端也成選項 長庚啟動400人混打臨床試驗

韓國蜂蜜飲傳香港4人喝出「毒」!台灣也有賣 食藥署出動清查停售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迎接牛年的元宵節,今年您期待品嚐什麼樣口味的元宵呢?芝麻、花生還是當下流行的奶茶、草莓各種新式口味,亦或者是您在為過年期間增加的體重煩惱,思考著元宵的熱量有多少?!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營養科主任徐佳郁解析元宵的熱量,並運用創新的吃法,進而找到適合的元宵食譜,徐佳郁主任強調吃...

閱讀詳情 »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台灣不僅防疫有成,在智慧醫療戰疫也傳出捷報!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教授帶領的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找出四款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效果的潛力老藥,三款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化學學會月刊:奈米領域(ACS Nano)》;另外,一款藥目...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救健保財務,繼今年保費費率調漲至5.17%之後,衛福部長陳時中今(23)日再拋出健保改革的3支箭方向,包括:6年工作計畫提升健保效率跟品質、修法調整旅外國人的停復保規定、提高民眾的藥費跟檢驗費用部分負擔。而根據初步曝光草案,直接攸關民眾荷包的藥費部分負擔單次收費40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